了解细则。那段时间,我的办公室里总是堆着高高的档案袋,桌上的保温杯换了一次又一次热水,直到把每个研究院的情况都装进心里,才开始制定针对性的协调方案。
阳光市研究院的善后工作,是我接手的第一个 “硬骨头”。这个研究院因当地产业规划调整,需要终止合作并完成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工作。接到任务时,我心里很清楚,善后工作远比新建难,既要保障学校的资产安全,又要妥善安置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还要维护好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关系,不能因为研究院终止就影响学校的声誉。
第一次去阳光市研究院时,我特意提前半天出发,路上反复翻看研究院的资产清单和人员档案。到达研究院时,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收拾东西,脸上满是失落。“我们在这里干了五年,眼看项目要出成果了,怎么说停就停了?” 一位负责技术研发的工程师红着眼眶对我说。我没有急着谈工作,而是先坐下来听他们讲这五年的经历,从最初顶着烈日跑企业调研,到熬夜攻克技术难题,再到看着第一条生产线顺利投产,每一个故事里都藏着大家的心血。
那天,我和工作人员聊了整整一下午,把他们的诉求一条条记下来。回到学校后,我立刻牵头召开协调会,联合资产处、人事处等部门制定方案:对于可移动的科研设备,联系物流专线运回学校本部或调配给其他有需要的驻外研究院;对于无法移动的固定资产,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后依法处置;对于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优先推荐到学校合作企业或其他驻外研究院工作,愿意回校的则协调相关部门安排岗位。为了让方案落地,我又先后五次往返阳光市,对接当地政府办理资产过户手续,陪着工作人员去新单位面试,直到最后一位工作人员找到合适的岗位,最后一台设备顺利运走,才松了口气。
临近退休,我早已卸下所有的行政职务,只负责些日常的协调管理工作。然而,每当年轻的同事们遇到驻外研究院的相关问题时,他们依然会习惯性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与我一同探讨交流。
每当这时,我总会微笑着迎接他们,然后从抽屉里翻出那些早已被岁月尘封的工作台账。这些台账记录着我曾经在驻外研究院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每一页都承载着无数的经验和教训。
我会与年轻同事们一起仔细翻阅这些台账,共同梳理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我会耐心地告诉他们:“每个驻外研究院都有其独特之处,它们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挑战以及人员构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套通用的方案来解决所有问题。”
接着,我会强调深入了解需求的重要性。我会说:“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沉下心去,倾听各方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办法。”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