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城科技大学,香樟树影斑驳地洒在科发院大楼前。45 岁的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建军攥着刚打印好的《项目结题报告》,脚步有些急促,他牵头的 “智能液压控制系统研发” 项目刚走完结题流程,可心里却悬着两块石头:一是项目产出的技术还没申请专利,二是去年就听说的 “评教授需两项核心成果” 的新政策,自己至今还差关键筹码。
“李老师,你这项目要是不抓紧报专利,可就亏大了!” 科发院专利成果管理科的王芳老师刚放下电话,抬头就看见站在门口的李建军,连忙起身递过一杯水。这位在科发院干了 12 年的 “老法师”,手里攥着全校近十年的专利申报数据,“去年机械学院评教授的 3 个人里,有 2 个是靠 3 项以上授权专利 + 1 项省科技奖才过的,你这项目技术指标这么好,可别在‘硬指标’上栽跟头。”
李建军皱着眉头,手指摩挲着报告的封皮,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我其实也很想申报专利,但是这个流程实在是太复杂了,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下手。而且团队里的研究生小张还指望着这个项目成果能够保研呢,如果发明人排序出了问题,耽误了孩子的前途,那可怎么办啊?”
王芳微笑着看着李建军,似乎对他的担忧早有预料。她轻轻地将一叠厚厚的《专利申报指南》推到了李建军的面前,说道:“你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啊,恰好是我们大学科技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呢。专利和奖励就像是科研成果的两条腿,缺少了任何一条,都难以走得长远。今天呢,我就来跟你详细地讲讲,从专利申报到奖励申报,再到这两件事情如何相互协助,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一、专利申报:科研成果的 “保护伞” 与 “硬通货”
“首先呢,咱们来谈谈专利申报这个事儿。你可千万别小瞧它,觉得这只是‘结题后的附加题’哦!实际上,它可是贯穿整个项目周期的‘必答题’呢!”王芳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专利申报指南,然后用手指着扉页上那醒目的红色印章,继续说道,“你看,咱们学校去年出台的《教师职称评审量化标准》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哦:如果想要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至少需要有 1 项发明专利(而且得是第一发明人哦),或者是 3 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样也得是第一发明人)。不仅如此呢,如果专利的转化率能够超过 30%,那还能额外加分呢!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王芳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而且呀,在项目立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