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恢复过来。
至于兽皮,也就是这帮部落唯二拿得出手的东西了,熊部落也是需要的,而且随着部落的发展,对兽皮的需求愈发旺盛。
另外这些部落自己还带了一些什么简单的石器、木棍、兽牙、不知名的草木等等,这些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而且对熊部落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就让他们自己自由交换吧。
集市本质上就是一个市场,有卖有买,熊部落只是提供一个场地而已,只要里面不卖什么“违禁品”,那就没什么关系。
集市从祭祀结束后,就已经正式开始,这一天的时间里,在熊部落护卫队的引导下,下河谷的诸多部落,纷纷进入指定的区域,按照要求,将自己一路带过来的物品,或者是凭借经验从周围采集的,摆放在面前,等待其他人过来看,并决定要不要交换。
集市的通用“货币”,就是熊部落的铜币,下河谷诸部带过来的所有物品,如果要卖给熊部落的,需要经过集市上白茅等人的核准,从熊部落这里换取相应的铜币,然后再拿着这些铜币去换取熊部落摊位上的各种物资——兽皮衣服、麻布、小工具、饰品等。
当然,也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办法,只要双方接受,那就没有问题。
熊部落族人手上,都有一些铜币,尤其是跟着熊洪过来的这些族人,每个人每月至少有5枚铜币的补贴,再加上各个工坊或者岗位的补贴,可以说很是“富裕”。
集市开始后,熊洪又给他们放了几天的假期,所以一大早,最早出现在集市上的“买家”,居然大多数都是熊部落的族人。
好在熊部落的族人虽然人数较多,又是强势的部落,但还是严格遵守着集市上的规定,老老实实地用铜币或者其他东西来换。而跟熊部落的族人接触后,下河谷的这些“摊主”们,便最欢迎熊部落的族人来“买”东西了。
虽然对这些铜币不是太了解,但这种本身亮闪闪的东西,上面还刻着美丽的花纹图案,也深受这些族人欢迎,更何况,有了这些铜币,就可以去熊部落的“官方摊位”上,换取自己部落所需的粟米、陶器、麻布、肉干、食盐等物资。
有头脑灵活的部落,在发现用铜币购买粟米时能买的更多,就对这些铜币更加喜爱了。
当然,有“官方”的摊位,也就有私人的摊位,熊部落的族人们也有出来摆摊的,虽然不能卖粟米麻布这些,但自己手搓的石器、工具,淘汰下来的旧衣服(自己稍微缝补一下)、甚至是自己收集的兽牙等材料,都挺受他们的欢迎。
而想要换这些东西,就需要使用到铜币。
白茅所在的集市摊位上,并不售卖任何东西,只是提供铜币兑换。
这种便利的交换方式,让下河谷的族长们,对这种铜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交换起来如此方便,携带也很便利,更关键是存在一个最小的分割单位——一铜币。枫部落这些族人,都想着干脆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换成这种闪闪的铜币。
当然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也是存在的。
比如熊部落的族人看中了一个兽牙手串,愿意用十斤的粟籽来换,但他不可能随身带着十斤粟籽,便可以跟手串的拥有者一起前往熊部落售卖粟米的摊位,熊部落的族人掏出三枚铜币,换十斤粟籽,然后给这个手串拥有者,完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