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集:老匠人的“跨屏研讨会”(2 / 9)

逸霄 竹晴园 5335 字 3天前

>

二、虚拟工坊里的碰头会

温如霜接到竹阿婆的电话时,正在工作室调试虚拟投影设备。听说四位老匠人要开“跨屏研讨会”,她立刻来了精神:“阿婆,我给你们搭个虚拟工坊,你们各自在自己的工坊里,屏幕上能看到彼此的工作台,还能把你们的作品放大了看。”

她花了两天时间搭建虚拟空间。竹阿婆的虚拟场景是她院中的竹棚,地上摆着几捆晒好的竹篾,竹椅旁放着她常用的竹刀;李师傅的场景是她的绣房,墙上挂着未完成的苏绣屏风,桌上铺着绷架,绣线按颜色排得整整齐齐;张木匠的场景是他的木雕坊,墙角堆着原木,工作台上摆着刻刀、刨子、砂纸,还有一个刚雕好的木盒;赵奶奶的场景是她的堂屋,桌上铺着红宣纸,剪刀、刻刀、蜡盘一字排开,墙上贴满了她剪的窗花。

研讨会定在周六上午九点。竹阿婆提前半小时就坐在了竹棚里,手里拿着一根刚劈好的竹篾,手指在竹篾上轻轻摩挲。八点五十九分,屏幕上跳出了李师傅的身影,她正把绣线往绷架上穿:“阿婆,早啊!我把上次绣的莲瓣香囊带来了,你看看能不能改改样式。”

紧接着,张木匠和赵奶奶也上线了。张木匠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木雕兔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我昨儿试着雕了个卡通兔子,眼睛雕大了,看着有点怪。”赵奶奶则举着一张剪好的卡通苹果,线条有点抖:“我也练了练,就是这弧线总剪不圆。”

温如霜的声音从虚拟音箱里传来:“阿婆、李师傅、张师傅、赵奶奶,虚拟投影功能已经开了,你们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的投影区,就能放大给大家看。”

竹阿婆把竹篾放在投影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竹篾的特写,连竹纤维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琢磨着,咱们要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首先得知道他们喜欢啥。”竹阿婆的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温丫头发的巡演视频里,那娃子们都围着卡通图案的互动区,咱们是不是也能往卡通上靠靠?”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师傅立刻接话,把绣线盒放在投影区,五颜六色的绣线在屏幕上铺开,“我孙女喜欢卡通龙,说龙的角要是圆一点,眼睛大一点,就不可怕了。咱们以前绣的龙都是张牙舞爪的,要不这次试试把龙绣得可爱点?”

张木匠点点头,把木雕兔子放在投影区:“我雕这兔子的时候,总想着以前雕的传统瑞兽,线条太硬,娃子们肯定不喜欢。刚才李师傅说卡通龙,我倒觉得可以给竹篮雕个卡通龙把手,圆滚滚的,握着手感也好。”

赵奶奶笑了:“你们要是做竹篮、雕把手,我就剪点卡通窗花贴在竹篮上。上次我看见城里的商店窗户上贴的卡通窗花,有小熊抱竹子的,还有小兔子啃胡萝卜的,咱们也能剪点跟竹篮配的图案。”

四个人越聊越热闹,可聊着聊着,竹阿婆却皱起了眉:“我编竹篮编了四十多年,都是编方的、圆的,卡通龙的身子是弯的,竹篾怎么编才能不塌?”

李师傅也跟着犯愁:“卡通龙的颜色要是太鲜艳,会不会跟竹篮的原色不搭?我上次用粉色绣莲瓣,我老伴说像打翻了胭脂盒。”

张木匠放下刻刀:“卡通把手的弧度不好掌握,太圆了没力气,太扁了又不好看,得琢磨琢磨比例。”

赵奶奶叹了口气:“我剪传统窗花都是有固定花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