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龙的非遗百宝囊
温如霜指尖划过工作室的木桌,桌面上摊着的几样物件落着薄尘,却掩不住手艺的温润——竹阿婆编的小竹篮篾纹细密,提手处留着刻意磨圆的弧度,不会硌手;李师傅绣的莲瓣香囊塞着晒干的艾草,针脚细得像蛛丝,花瓣边缘还晕着渐变的浅粉;张木匠雕的木盒子盒盖嵌着暗扣,打开时能听到“咔”的一声轻响,内壁打磨得比绸缎还光滑;赵奶奶的剪纸窗花是条小龙,龙鳞的豁口剪得齐整,贴在窗上能漏进细碎的光。
手机在桌角震动起来,社群的消息提示像串成线的珠子。温如霜拿起一看,置顶的帖子已经飘了九百多条回复,标题是“给糖龙装个非遗百宝囊吧!”发帖的是个叫“阿柚”的用户,头像是自己剪的卡通糖龙,内容里列得清清楚楚:“竹编的小篮子装苏绣香囊,木雕盒子放剪纸窗花,让糖龙走到哪带哪,咱们的非遗也能跟着跑!”“开合特效”,还有人说想把自家奶奶编的草编也加进去。
温如霜笑着把手机递给刚进门的风痕,他还抱着台笔记本,屏幕上还停着糖龙的3D模型。“看看社群的新点子,”她指了指桌上的物件,“巧了,咱们这儿就有现成的‘百宝囊零件’。”风痕凑过来,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目光落在阿柚的草图上:“有意思,不过得解决个问题——这些手艺不是简单堆在一起,得让它们‘认亲’。”他点开糖龙的模型,龙身上的万字纹清晰可见,“比如竹篮的纹路,得能跟糖龙的万字纹接上,不然看着像硬贴的。”
风痕团队的会议室里,白板很快被画得满满当当。程序员小陆指着屏幕上的竹篮模型:“竹编的万字纹密度是每厘米3根篾,糖龙身上的是每厘米2根,直接拼会有断层。”设计师小夏翻着竹阿婆寄来的竹编照片:“我看竹阿婆编篮子时,会在边缘留‘过渡篾’,比中间的细一半,要不咱们也加个过渡纹路?”风痕点头,在笔记本上画了道弧线:“就这么办,让竹篮的过渡篾顺着糖龙的万字纹延伸,像水流接岸似的。”
讨论苏绣香囊时,大家卡了壳。李师傅的莲瓣香囊是立体的,糖龙背上的缠枝莲是平面纹样,怎么让立体的莲瓣“贴”在平面上不突兀?温如霜突然想起前几天李师傅发来的视频,她绣香囊时,会在莲瓣根部留一道细缝,方便塞进棉絮。“要不把香囊的莲瓣做成‘半立体’,”她比划着,“根部跟糖龙的缠枝莲连在一起,花瓣尖微微翘起,透光时能看到阴影,既保留立体手感,又不挡龙身的纹路。”小夏立刻调出绘图软件,试着画了个半立体莲瓣,渲染后一看,莲瓣的阴影刚好落在缠枝莲的间隙里,像天然长在上面似的。
木雕盒子的问题出在龙纹上。张木匠雕的盒子上,龙纹是盘旋的,糖龙身上的龙纹是纵向的,衔接处总像少了一截。风痕干脆给张木匠打了个视频电话,老人正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磨刻刀,旁边堆着几块木坯。“张师傅,您雕木盒时,要是遇到纹路接不上,一般怎么处理?”张木匠放下刻刀,拿起块木坯比划:“简单,在衔接处雕个‘转纹’,像龙转弯时摆尾巴似的,把两段纹路绕到一起。”他用刻刀在木坯上轻轻划了道曲线,“你看,这样就顺了。”风痕把木坯的纹路拍下来,回会议室后,让建模师照着雕了个虚拟转纹,果然,木雕盒子的龙纹顺着转纹,刚好接在糖龙的纵向龙纹上,连龙鳞的方向都对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