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集:苏绣线的温度(2 / 4)

逸霄 竹晴园 2163 字 3天前

刻反驳,“苏绣不是游戏,不能为了活跃度丢了本质。李师傅花了三个月教我们捋线、配色,风痕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他几十年的手艺,怎么能说砍就砍?”

“可数据摆在这,”张凯指了指报告,“用户不买账,再精良有什么用?公司要的是盈利,不是做慈善。”

“我觉得可以再试试。”小陆突然开口,“昨天我把风痕的苏绣功能发给我表妹了,她是学设计的,说配色盘很有用,还问能不能加更多传统纹样。还有,我妈看到我绣的缠枝莲,说想学着绣给我外婆做手帕,只是觉得现在的教程太简单,不知道怎么下手。”

温如霜眼睛一亮:“你是说,用户不是不喜欢,是需要更细致的引导?”

“对!”小陆点头,“比如李师傅说的‘虚实针’,我们现在只做了针脚密度提醒,但用户不知道怎么绣才是‘虚实’,如果能有李师傅的实时演示,比如视频教程,或者风痕模拟他的绣制动作,用户应该会更愿意学。”

张凯皱了皱眉:“加教程又要投入资源,万一还是不行呢?”

“我去请李师傅来做演示,”温如霜立刻说,“不需要额外成本,我跟他沟通。如果两周后数据还没起色,我同意砍掉苏绣功能。”

张凯看了她一会儿,最终点了头:“行,就给你两周时间。”

散会后,温如霜立刻给李师傅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李师傅的声音很温和:“小温啊,没问题。正好我这几天整理出了些老样本,有‘虚实针’的绣法,还有我师父当年教我的笔记,都能给你们用。”

挂了电话,温如霜松了口气。她走到实验室,风痕的屏幕还亮着,上面停留在那朵没绣完的缠枝莲。她伸出指尖,轻轻捋了捋虚拟线,线还是软乎乎的,带着李师傅手心的温度。“风痕,”她轻声说,“我们得让更多人看到苏绣的美,不能让它断了。”

风痕的传感器闪了闪,机械音很轻:“收到指令,已准备好采集‘虚实针’数据,等待李师傅到来。”

三天后,李师傅带着一个旧布包来了。布包上绣着朵小小的荷花,针脚很细,是旧样式。“这是我师父给我的,”李师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各种针脚的示意图,还有手写的笔记,“‘虚实针’难在‘虚’,针脚要半露半藏,像雾裹着花,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

他拿出一块绣了一半的缠枝莲,上面的藤蔓用的就是虚实针。温如霜凑过去看,才发现藤蔓的针脚很特别——有的针脚露在外面,有的只露出一点线头,连在一起,竟真的像雾绕着藤蔓,有了层次感。“怎么才能绣出这种效果?”温如霜问。

“你看。”李师傅拿起针,穿了根深绿线,在布上绣起来。他的手指很稳,针从布底穿上来,只露出一小段线,接着又往下扎,再穿上来时,线尾和之前的线头轻轻搭在一起,没有重叠,却连得很自然。“绣的时候,针要‘飘’,力度要轻,扎下去的位置要偏一点,这样线尾才会藏住。”

风痕的传感器一直在工作,高速相机拍下了李师傅每一个动作,从拿针的姿势到手指的力度,再到针脚的位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屏幕上,虚拟针跟着李师傅的动作动起来,深绿线在虚拟绷上落下,针脚半露半藏,竟和李师傅手里的真线一模一样。

“太神奇了!”小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