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做加甘草的,润嗓子;给孩子做加山楂的,助消化。这样一来,糖龙不只是零食,还能变成‘养生小食’,不是更好吗?”
王叔没再反驳,只是拿起铜勺,往铜锅里添了点薄荷碎,手腕转动着,糖液在石板上画出一道弧线。林小满看着他的动作,知道他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
没过多久,团队就和市里的一家药企签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保健型糖龙。药企负责生产低糖糖浆和提取草药成分,双生谷负责糖龙的塑形技艺,双方还一起设计了新的包装——透明的玻璃瓶里,卧着一条小巧的糖龙,瓶身上印着草药成分和养生功效,看起来精致又健康。
第一批样品做出来时,恰逢双生谷的糖龙文化节。林小满和陈砚把样品摆在展馆前的摊位上,旁边放着检测报告和养生说明。一开始,游客们只是好奇地围着看,没人敢轻易尝试——在大家眼里,糖龙就是甜滋滋的零食,和“保健”实在扯不上关系。
“这糖龙真的能助消化?”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拿起一瓶,疑惑地问。孩子拽着她的衣角,盯着玻璃瓶里的糖龙,眼里满是渴望,却被妈妈按住了手:“甜的吃多了不好。”
林小满连忙走过去,拿出一小块低糖糖龙,递给孩子:“阿姨,您让孩子尝尝,这糖龙糖分低,还加了山楂,助消化的。”她又把检测报告递过去,“您看,糖分比普通糖果还低,而且这些草药成分都是经过检测的,安全得很。”
孩子接过糖龙,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妈妈,不腻!还有点酸!”妈妈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果然,甜里带着山楂的微酸,还有淡淡的草木香,确实不似传统糖龙那般甜腻。她当即买了两瓶,笑着说:“以后孩子想吃糖,就给她买这个,放心。”
渐渐的,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买加了甘草的糖龙,说“润嗓子”;有上班族买加了薄荷的,说“解疲劳”;还有人拿着糖龙拍照,发朋友圈,说“双生谷的糖龙能养生,太神奇了”。王叔站在一旁,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他手里捏着一块加了紫苏的糖龙,慢慢嚼着,眼神里满是欣慰。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药企那边传来消息,说低糖糖浆的成本比普通糖浆高不少,而且草药成分的提取也需要额外费用,要是按现在的定价,利润很低。药企的负责人找到陈砚,建议:“要么提高定价,要么减少草药成分的用量,不然这生意不好做。”
陈砚把这事跟团队说了,大家都沉默了。提高定价,很多游客可能就买不起了;减少草药成分,又会失去保健的功效,违背了开发这款糖龙的初衷。王叔坐在角落里,手里摩挲着旧铜勺,突然开口:“我有个主意。”
他说,以前村里熬糖,会用自家种的草药,成本低,效果还好。现在基地里种了不少紫苏、金银花,不如团队自己提取草药成分,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品质。“我还认识几个老中医,他们知道怎么熬制草药汁,加到糖液里,比机器提取的更有味道。”
大家都觉得这主意好。第二天,王叔就带着林小满去了邻村的老中医家。老中医姓赵,和王叔是老相识,听说他们要做保健糖龙,当即答应帮忙。赵中医教他们怎么挑选草药,怎么控制火候熬制草药汁,还特意叮嘱:“紫苏要选带露的,金银花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