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了身子,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是数字时代,年轻人都喜欢这种新鲜玩意儿。而且,数字藏品还能保存很久,不像您的糖画,放几天就坏了。”
小乐的话像一道光,突然照亮了陈糖匠的思绪。他猛地站起来,抓住小乐的手:“小乐,你说……能不能把我的糖画做成数字藏品?”
小乐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瞪得溜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把您的糖画做成3d模型,再配上您创作的故事,做成数字藏品,肯定能火!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知道糖画,说不定还能找到愿意学糖画的年轻人!”
陈糖匠的心跳加快了,他看着小乐,激动得手都在抖:“真……真能行?”
“肯定行!”小乐拍了拍胸脯,“爷爷,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我明天就去找我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肯定能把您的糖画做成最棒的数字藏品!”
那天晚上,陈糖匠失眠了。他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小乐说的数字藏品。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他能感觉到,这或许是糖画传承的唯一希望。
第二天一早,小乐就回了学校。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专业课老师李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教授听后,非常兴奋:“小乐,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非遗传承需要这样的创新,把传统技艺和数字技术结合,既能保护非遗,又能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我支持你!”
在李教授的帮助下,小乐组建了一个团队。团队里有擅长3d建模的张明,有负责文案撰写的林晓,还有懂市场营销的王浩。四个年轻人,都对非遗文化充满热情,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帮陈糖匠把糖画做成数字藏品。
第三章:糖龙数字藏品的诞生
周末,小乐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了陈糖匠家。一进门,大家就被桌上的糖画吸引了。张明拿起一个糖龙,仔细观察着:“陈爷爷,您这糖龙画得也太精致了吧!龙鳞的纹理、龙须的弧度,都特别讲究。”
陈糖匠笑了:“做糖画讲究‘快、准、稳’,一勺糖稀下去,不能改,也不能断,全靠手上的功夫。”他拿起铜勺,又熬了一锅糖稀,当场给大家表演起了糖画。
只见他手腕轻转,糖丝如瀑布般落下,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粗,时而细。不过几分钟,一条威风凛凛的糖龙就完成了。团队成员都看呆了,林晓赶紧拿出手机,把整个过程拍了下来。
“太厉害了!陈爷爷,您这手艺简直是艺术!”林晓由衷地赞叹道。
接下来的日子,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张明负责3d建模,他带着专业的扫描仪,把陈糖匠的每一件糖画作品都扫描进电脑里。为了精准还原糖画的细节,他经常趴在桌上,一点点调整模型的参数。糖龙的每一片鳞片、每一根龙须,他都反复修改,直到和实体糖画一模一样。
“你看,这片龙鳞的弧度,得再调整一下,要和陈爷爷画的一模一样。”张明对着电脑屏幕,跟小乐讨论着。电脑屏幕上,3d模型的糖龙已经初具雏形,在灯光的渲染下,仿佛和实体糖画一样散发着琥珀色的光泽。
林晓则负责收集糖画背后的故事。每天,她都会坐在陈糖匠的糖画摊旁,听他讲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灵感。
“这条‘祥云龙’,是我十年前画的。那天正好是端午节,街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