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九十七章 刀耕火种也有计数(2 / 3)

bsp;道路两边现在都是厚厚的植被,但是品种单一,全是菜蕨,菜蕨现在已经是联和乡的创收项目之一,可是依然漫山遍野,有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架式。

    杨和也发现了这一点:“这一大片松林下怎么全是这个?要在老家,找点蕨菜也不容易。”

    “老家的蕨类品种太多了。”周至说道:“百分之九十都不能吃。不像这里,这里的蕨类常见的就两三种,还都是可以吃的,这就叫道地资源。”

    “那一会儿我们采一点?”闫霄发现枯黄的蕨原上还有一些冒头出来的蕨芽,有些想玩。

    “这里是旱坡,蕨苔不好,一会儿等我们到了营地后我带你们去采。”阿紫说道:“我们去采黄瓜条,那个比这种紫蕨好吃多了。”

    “嗯,我们这一路上不能再耽误了。”周至笑道:“三个小时才能到,到了还要搭帐篷建基地做饭,可要花一点时间呢。”

    “对了,再给大家强调下纪律,大家都看到了吧?这个季节松林下全是枯草,因此用火安全要特别注意,出了营地范围一定不能用火,不然很可能造成火灾。”

    这个问题一眼就看得出来,现在马队行经的道路两边是高大的松林,松林下是茂密的蕨类草原,这些蕨草高度已经达到了马腹,除了部分把秋天错认成春天发芽的那些“反骨”外,已经大多数都已经枯萎。加上现在是旱季,枯萎的蕨草还十分干燥,这种情况下要是着火,那就是连绵十几个山头的事情。

    “诶?”聊到这里,何诗情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肘子你不是说乡亲们以前都是刀耕火种吗?就是靠烧山得到可以耕作的土地,然后将土豆埋到烧过的地里是吧?那乡亲们又是怎么控制过火面积的呢?”

    “这个要靠经验了。”周至笑道:“其实烧掉的山头也不是全生地,更多还是轮作后歇耕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经过整理,去掉石头,有些地块和地块之间还有石头垒砌的矮墙,和其余森林保持着相对独立,可以控制。”

    “如果是全生地,乡亲们也会懂得开辟火带,或者选择有水源自然分割地形的地方,再根据风向点火,烧到水边就自然停下来了。”

    “还有就是烧山的时机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大毕摩辨别气候的能力了。”周至说道:“烧山的时机需要把握得很好,一般都在雨季来临之前,大凉山的雨季雨量是非常充沛的,火烧起来几天后进入雨季,大雨就能将火浇灭,而珍贵的雨水也正好可以为播下的种子提供充足的水量,为发芽定根打下好基础。”

    “所以说,即便是刀耕火种,发展上千年以后,也是有一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