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兵工厂的喜讯(2 / 3)

们正费力地扛着一批铁家伙从包国维身边走过,

看着众人的动作,想是在安装着什么东西,

一旁站着一群指手画脚的老师傅,他们正不断看着手中的图纸和旁边高鼻梁大眼睛的洋人交流着什么,

只看到充当翻译的那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包国维从那些人身旁走过,见到跟洋人吵得最起劲儿的就是当初负责标准化国产马克沁机枪的负责人倪秋。

但他并没有停下,而是径直走向了厂房的另一边,那里并列排着好几个小房间,

李成斌主动站在门口充当起了门卫,包国维则是推门进去,见到了正戴着眼镜躬身看着桌上的枪械图纸,

或许是嫌室内的灯光不够亮,他手里还额外提着一盏煤油灯,

“黄师傅,这么晚了还忙呢?”

听到熟悉的声音,黄善猛地抬头一看,见是几个月没见的包国维,脸上顿时涌现了惊喜的神情,

走上前就要朝着包国维胸口擂上一拳,但手举在空中时却突然想起了有人跟自己说过,

捶胸口万一对方身体不好,是容易捶进医院的,

于是又立马改为拍了拍包国维的手臂。

他紧紧拉着这个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年轻人坐下来,嘴里念念叨叨的将这些日子的情况,

原来自从G-35定型后就被军界诸多大佬关注,很快就被国民政府高层注意到,

经过德军顾问团的牵线搭桥,

远在欧洲的德三国防军总部派来了由诸多军工专家组成的访问团,在秘密访问金陵兵工厂,亲自试验了G-35的性能后,

当下就拍板决定了德军要引进这一款通用性机枪。

听到这里的时候,包国维心下还是有些揣测,

元首的撕布机提前上线,欧洲战区的战争烈度怕是更加……

但听到德国人同意了以一套工业冲压技术以及全面的配套服务换取G-35的全套设计图纸以及三挺样板模型机后,

包国维又激动得不行,这笔买卖是赚大发了。

事实上,这笔买卖的确是国民政府赚大发了,财政部的孔部长趁热打铁又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军备贸易合作,

以钨、砂和东北的大豆出口换取德军的军火,

包括数万顶35钢盔、36门105毫米的榴弹炮以及各式轻型火炮和轻机枪、若干弹药。

就在这个月初,德三答应的那套冲压设备已经全部经海路从上海长江入海口秘密运抵南京,

这些天就正在安装这些设备。

包国维这才明白了为何兵工厂附近突然多了那么多精锐士兵巡逻看守,毕竟有了这套设备后G-35的产量将会大大提高,

根据黄善的推测,在这套工业设备经过前期调试投入正式生产后,预计一个月大概能够生产两到三百挺G-35,

包国维细细推测,按照中国军队使用得最普遍的轻机枪之一,捷克式轻机枪为例,

该枪在太原兵工厂一个月的产量在四到五百挺左右,巅峰时期是在1936年10月,当月共计生产六百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