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才过去两天,战报还没有来得及传回到临安府。
皇帝传达了自己的旨意后,朝廷马上开始转动起来。
通过一道道圣旨,向南安朝全国传达。
第一道圣旨,就是恢复“安朝”
之名。
朝廷拟好了一道圣旨,快马颁到全国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前有帝星降临,挽我南安朝于既倾。
今有仙人降世,借天关客星照耀我朝。
夫天金国者,背信弃义,行小人之道,蓄意偷袭仙舟,欲害仙人与朕,实属奸障干忤,罪孽深重,非大国之胸怀也。
朕甚为震怒,自今日起,断绝一切天金国之上贡,并将国名恢复为“安朝”
。
钦此!
自此之后,南安朝正式恢复国名为“安朝”
。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但在民间,却士气大涨,普通民众都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这只是第一道圣旨,并没有说北伐的事情。
而是先在民间制造舆论,调动百姓的情绪,大家与朝廷一起,同仇敌忾。
百姓的意志一旦调动起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后面又有多道圣旨,陆续宣告天下,整个国家机器开始强制转动。
不断抽调各地的兵力、民力、物力,朝北面聚集。
随着西南、西边的兵力被抽调,邻近的国家,都开始有小动作。
大理还好些,人口不多,国力偏弱,一向对中原没什么野心。
但是,西向的吐蕃等部,则蠢蠢欲动,探子在边境活跃得越频繁。
大国之争,从来都不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
一旦战争失败,国力衰弱,曾经的友邦,可能就会化为恶狼,恨不得将对方吞下去。
当然,安朝也有准备。
既然兵力抽调了,那就派文臣去游说、安抚。
就算不能左右这些周边国家的决策,至少也拖延他们,不让后院起火。
只要等到中原的战争结束,他们又会变成“友善”
的友邦了。
…………
虽然还没有正式宣战,但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调动,自然天下皆知。
天金国那边,物资和兵力也开始不断集结。
天金国,中都,朝会。
简单的仪式过后,天会帝看向下面的百官,道:“最近南安朝可有什么消息?”
汉人文官张觉道:“陛下,最近探子收到消息,那张仙人最近在修炼雷法。”
“每日清晨,将军府内都天雷不断。”
众人呼吸一窒。
那仙人已经如此厉害了,如今还专门修炼一番,看来此战恐怕不妙。
尤其是天会帝,他身为皇帝,怎么也跑不了。
如果战败,其他大臣或许还能活下去,他却不可能被南安朝和张仙人放过。
大将沾孛离出列道:“陛下,我方铁骑迅,何不趁南安朝军队脚跟未稳,先杀他个措手不及。”
天会帝问道:“你敢带兵去襄阳?要多少兵马?”
“唰”
的一下,天金国朝廷百官齐齐看向沾孛离。
之前粘罕带了三万铁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