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章 古籍中的暗流(1 / 4)

    苏云一连几天都泡在内阁大库里。

    这地方比翰林院的藏书阁还要陈旧,空气里飘着一股纸张腐烂和灰尘混合的味道。

    他表面上翻阅着一卷卷关于漕运、盐铁的旧案,寻找四皇子贪腐的蛛丝马迹。实际上,他的眼睛却在搜寻着任何与“天库”有关的记载。

    大学士张敬之就像一尊石像,每天都坐在大库门口唯一的一张书案后,手里捧着一本古籍,眼皮都不抬一下。

    他名为监察官,实为看守。

    苏云也不在意,他有的是耐心。

    这天下午,苏云从一堆落满灰尘的卷宗里抬起头,走到张敬之的书案前。

    张敬之的目光从书页上移开,落在苏云身上,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打扰他清净的后生。

    “张学士,学生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苏云恭敬地开口。

    “说。”张敬之吐出一个字,言简意赅。

    苏云将手里的一卷竹简放在桌上。“学生在查阅《大周水利考》时,发现其中记载,光和三年的黄河大水,决口于阳武。但学生记得,另一卷《光和记事》中,记载同年秋天,京畿有荧惑守心之天象。”

    张敬之的眉头动了一下。

    “阳武决口,洪水泛滥,数月方退。若真如此,整个京畿都应是一片泽国,夜间水汽蒸腾,何来清朗夜空,以观天象?”苏云的声音很平静,“这两份档案,必有一份是错的。”

    张敬之盯着苏云看了一会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波澜。

    他放下手里的书,拿起那两份档案,仔細比对起來。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光和记事》是内阁史官亲笔,记录天象,不会有误。”

    “那便是《大周水利考》错了。”苏云接着说。

    “不可能!”张敬之立刻反驳,“此书乃前朝大儒周正明所著,老夫……老夫钻研此书三十年,从未发现错漏!”

    他的声音有些激动,仿佛自己的毕生心血受到了挑战。

    “周大学士的学问,学生自然不敢质疑。”苏云不卑不亢,“但他修书之时,引用的地方志,或许本身就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