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镜阵还原重现。
此术借“灵犀幻音诀”
共振原理,唯有集齐所有受害者的“音之印记”
,方能激活。
满殿哗然。
有人跌退数步,撞翻香炉;有人掩嘴惊呼,似见鬼魅。
连一向镇定的太后,瞳孔也骤然一缩。
那不是虚影,而是真相的投影。
百姓传言:被偷走的声音,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太后猛地站起,身形微晃,袖中一道寒光悄然滑落——
一支细长银针,通体泛青,针尖隐有血垢。
正是当年静音阁专用的“噤喉签”
,专刺乐师生理声中枢,使人永世不能言语。
此刻,它落在玉阶之上,出清脆一响。
全场死寂。
麴云凰弯腰,拾起银针,指尖轻抚针身,仿佛触到了千百个无声呐喊的灵魂。
她抬起头,目光如炬。
“您用‘孝’来锁君心,用‘忠’来压民意,用一根针,堵住天下人的嘴。”
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人心,“可您忘了——听不见的耳朵,未必聋;说不出的嘴,未必哑。”
她缓步走到殿心,取出一具古琴。
桐木为体,丝弦为脉,琴额刻着“灵犀”
二字。
这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也是“灵犀幻音诀”
的唯一共鸣器。
她双手抚弦,却并未弹奏。
闭目凝神,内力流转,心念沉入记忆深处——
那是火光冲天的夜晚,母亲将她藏入枯井,自己迎向追兵。
最后回眸,唇形清晰,一字一顿:
“别怕说话。”
这一幕,被她以“灵犀幻音诀”
注入琴体共鸣腔,化作无形音波震荡而出。
琴身微光渐起,涟漪般扩散,如水波荡漾在空气之中。
忽然——
一名双目失明的老乐师浑身剧颤,喉间出咯咯声响,像是锈死多年的机关被强行启动。
接着,他张开了嘴。
一段宫商角徵羽的古老旋律,嘶哑却完整地流淌而出——是他十年前被割舌前演奏的最后一曲《清平引》。
第二人颤抖着站起,声音破碎如砂砾摩擦:“我听见了……”
第三人,第四人……陆续开口。
有的只能出单音,有的语不成句,但他们都在“说”
,都在“唱”
,重复着同一句话:
“我听见了。”
七十三道声音,或嘶哑,或微弱,或断续,却如潮水般汇聚,形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声浪,撞击着大殿的每一根梁柱,每一块砖石。
这不是复仇的怒吼,而是沉默多年后的第一次呼吸。
阳光依旧照耀。
铜镜光影未散。
那幅悬浮的密室图,静静悬于空中,像一座审判之碑。
太后站在原地,脸色惨白,手指紧紧扣住扶手,指节青。
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构筑三十年的“无声帝国”
,正在崩塌。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女孩不肯闭嘴的勇气,和一群“废物”
终于开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