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洪武帝又见建文帝,文武首战御书房(2 / 5)

不等朱元璋开始追忆,他就看到了熟悉的脸庞。

从外面打开房门的人,正是常侍太监王升。

此刻的王升,早已不再是他身边那个,年轻谨慎的小太监,早已成为了两鬓花白的总管大太监。

王升开门之后,依旧是自然的站在门外右侧随侍。

紧接着,身穿常服式龙袍的朱允炆,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对于他这个来自洪武六年的魂来说,距离上次见朱允炆,其实并不久远。

可他就是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自以为的’宝贝大孙了。

建文元年距离建文二年初,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所以朱允炆的样貌,也并没有什么转变,依旧是个连胡子都没留的年轻人。

可他对朱元璋来说,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洪武三十一年末,乃至是建文元年上旬的朱允炆,还是一个披着龙袍,也欠缺龙威的‘小龙’。

他经过林昊一年的磨练之后,在建文元年后期,也就是在他离开之时,已经初具龙威。

可现在的朱允炆,却已经有了真龙天子的气象。

如果非要拿什么来打比喻的话,那就是初登大宝的朱允炆,就是一个还未亲政的弱君。

可是现在,他已经有了‘一言九鼎’的底气。

“可是,他哪来的底气呢?”

“大明的军政大权,不都在他林昊的手里吗?”

“难道......”

朱元璋想到这里,突然就想到了,现在只醉心造船,只一心和造船师傅们打交道的林昊。

“难道,他还政于允炆了?”

朱元璋刚想到这里,就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如果他林昊造那么多海船,是为了打完倭国,再回来索要皇权的话,就不会还政于朱允炆。

可如果他没有还政于朱允炆,他朱允炆的气质,又哪里有这么大的变化?

在朱元璋看来,什么都可以演,唯独这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是无论如何也演不出来的。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本就源于绝对的‘实力’!

想到这里,朱允炆就带头走进了御书房。

而跟在他身后的六个人,朱元璋也全都认识。

追随在右后方的,分别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

而追随在左后方的,则分别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以及开国公常升。

朱元璋虽然认出了常升,但他却并不知道常升这个常遇春的次子,也已经有了国公的爵位。

“怎么回事?”

“这第三把武勋的交椅,不该是遇春的长子,郑国公常茂的吗?”

“怎么会是常升呢?”

不等朱元璋想明白这个问题,朱允炆就坐上了龙椅。

“六位爱卿,新年开国,国家也当有新的迹象,新的规划。”

“你们都是国家的文武肱骨,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