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来自过去的朱元璋,面见活着的未来老朱(1 / 5)

建文二年初春的晨光之下,

应天府以西的龙江码头之上,尽是一片漕运繁华之景。

而各大船坞之内,高耸如山的多座舰船,则向来往客商彰显着大明的水上工业。

只是这些舰船之所以可以矗立在这里,则全赖这些舰船之间,相比于这些舰船,极为渺小的‘一人一魂’!

此刻的林昊,在听过工匠师傅们的疑问之后,也是用尽是追忆与不解的目光,直直的看着紫金山上那显眼的帝陵宝顶。

与此同时,站在他身边的,来自于洪武六年的朱元璋之魂的目光,则一直徘徊在林昊和孝陵宝顶之间。

“怎么会是这样?”

“咱记得,咱好像没那么排斥海上贸易啊!”

“不对,咱以前确实很排斥。”

“咱一直以为,中原地大,外邦不过坠耳蛮荒,得其民不足以令,得其地不足以用。”

“为了收敛子孙后代的好战之心,便决议禁海。”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防范倭寇,保卫沿海百姓。”

“可咱从来不曾忘记开国之时,倭国侮我之仇啊!”

“只要有这个实力,有这个机会,咱就不会放过他们。”

“难道,咱临终之时,还没这个实力,还没这个机会?”

朱元璋想到这里之后,又把目光从孝陵宝顶之上,转移到了,眼前这位,他亲封的镇国公的身上。

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

就他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说,他最不想承认,也最不想变为现实的未来,就是这个时代的过去,这个时代的历史。

简单来说,那就是他亲封林昊为镇国公,亲赐林昊‘控皇大权’这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可既然如此,他临终之前,大明又怎么会没有攻灭倭国的实力呢?

如果连这个实力都没有的话,他林昊又凭什么成为,他朱元璋亲封的‘镇国公’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用似有尖锐的目光,看着眼前的林昊道:“你到底是怎么上位的?”

“难道你并没有这个本事,当真德不配位?”

“你之所以可以走到这个地位,只是因为你对咱用了非常之手段!”

朱元璋在说到‘非常之手段’五个字之时,不仅目光更加的尖锐,语气也更的凌厉。

可他刚说到这里,他就觉得不对头了。

原因无他,

只因为就林昊在建文元年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而且就他所做的事情来看,他也还是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

他林昊是否忠君,现在还不知道。

甚至就他所做的事情来看,还有很强的欺君色彩。

但他所做的事情,无一例外,都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

也就是说,即便洪武年间的林昊,并不那么忠诚于自己,但他也一定在巩固自己地位的同时,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毕竟镇国公三个字,可不是光靠阴谋诡计,就可以顶得住的。

没有说得过去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