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造就未来的真凶,三声大不敬(2 / 5)

够让人匪夷所思了。

要知道凤阳县的中都皇城,可不只是一个县城这么简单,不论是城墙的规格,还是城墙里面的建筑,乃至是城池的大小,都是按照帝都的标准来了。

仅是城池的大小,就是大同县城的四倍之多。

何止四倍的工程量,他林昊也用三年时间,就可以建成?

朱元璋只是这么一琢磨,就不自觉地摇起了头。

可眼前的一幕,又足以证明他听了都摇头的事情,就是铁打的事实。

这一刻的朱元璋,对现在的林昊,和过去的林昊,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原本以为,现在的林昊已经足够厉害,过去的林昊也就是他肉眼所见的水平。

可却不曾想到,过去的林昊,远比他的认知还要厉害得多。

正因为如此,他又不禁自问,现在的林昊,是不是远比他现在的认知还要厉害?

林昊在这建文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又是不是他真实水平的‘冰山一角’?

就这样,随着他对林昊认识的加深,他赋予林昊的神秘色彩,也更加的深了。

林昊的商业头脑,和农牧本领,他已经在大同县有所领教。

所以,他一开始就对凤阳县的路边摊可以吃牛肉面这事,并没有多少感触。

在他看来,这不是过‘三板斧’的照搬,以及随着时间的进步的产物而已。

可那句‘凤阳稻’因为他林昊而得名,他就非常的重视了。

“凤阳地处淮河流域,本就是鱼米之乡啊!”

“咱还没出生的时候,凤阳稻就已经很出名了,怎么能说凤阳稻因他而得名呢?”

“难不成......”

朱元璋不敢往下想了。

因为已经很出名的东西,因为一个人更出名的可能,有且只有一种。

而且,还又是一个足以让他颁发‘免死铁卷’的功绩!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失落之中。

只因为林昊的这些功绩,已经足以坐实那首歌谣,足以把想要发展家乡的朱元璋,死死地踩在脚底下了。

紧接着,他又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他回去之后,真让他林昊去凤阳县就任的话,那就是他朱元璋干了一件,他最不想干的,足以‘造就未来’的事情。

可如果不让林昊去凤阳县就任,他眼前的这一幕繁华,就会变成真正的‘梦幻’!

他在凤阳县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想家乡父老都可以沾上他的光。

只可惜,他好心办的全是坏事。

他扪心自问,就洪武六年的那些个官吏,除了他林昊,又有谁能有本事,替他把这屁股擦干净?

很明显,就他目前的认知来看,还真就是除了他林昊,就一个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直接就变成了一个,想要‘鱼和熊掌兼得’的人。

他既不想做这么一件,有助于‘造就未来’的事情,又想要他的家乡父老过上真正的好日子,还想要这中都皇城的繁华,变成真正的未来。

可世上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