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封建一词,古已有之。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词汇。
当时的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誉为‘封邦建国’!
这是这里的人,对封建一词的固有认知。
可他林昊在这个时候,使用‘封建 ’二字,又明显不是他们的固有认知之意。
林昊懒得解释,忙改口道:“没什么,这就是皇帝的通病!”
“古往今来,你们见过哪个皇帝认错的?”
“就算他们知道自己错了,顶天了就是自己默默改正。”
“所谓的‘罪己诏’,也不是他们真心认错,只不过是一种获得民心的手段罢了!”
“我们的太祖高皇帝,很明显不会用这样的手段。”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三人道:“其实,我一直觉得,太祖高皇帝不像是那种,明知政策的时效已过,不仅死不认错,还变本加厉的人。”
“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的布局!”
“我猜,他晚年做这种让自己变得有错的事情,其实就是为了让后继之君,不惜背负大不孝之名,去改正他的错吧!”
“这也契合了我所作《大帝成长计划》的第一条,用于纠正前人之错,先拿皇爷爷开刀!”
方孝孺听后,不禁惊呼道:“牺牲自己的晚节,成就后世之君的贤明?”
方孝孺话音一落,黄子澄和齐泰,也都恍然大悟的同时,还面露惊骇之色。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先是面露疑惑之色,紧接着就下意识的一笑。
“咱怎么不知道,咱还有这等远见?”
“不对!”
“这不对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赶紧看向埋葬老朱的孝陵宝顶方向,还眼里尽是神秘与疑惑之色。
“你怎么知道,后继之君有这魄力?”
“大明以孝治国,你怎么知道后继之君,有不惜背上大不孝之名的魄力?”
“你要是不敢肯定这事,你又怎么敢如此布局?”
“难道......”
也就在朱元璋刚有些眉目之时,林昊就再次开了口。
朱元璋的眼里,林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一脸严肃的说道:“好了,太祖高皇帝的是否功过,我们这些在洪武一朝做过事的臣工,就不要在妄议了。”
“一切,自有后人评说!”
紧接着,他又再次眯着眼睛,用似有深邃,又似有威胁的目光,看向眼前的三人。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归正题吧!”
“说说看,你们希望我,怎么带头‘快刀斩乱麻’?”
方孝孺想都不想,就要直接开口道:“下官以为......”
不等方孝孺把话说完,林昊又赶紧强势打断。
“且慢!”
紧接着,他又突然嘿嘿一笑,用半善良半央求的语气道:“你们真不准备给我的面子?”
“真要把第五条‘必须削藩’,挪到第一条实施?”
“真要把我的‘温水煮青蛙’削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