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白毛女(2 / 3)

一份子,所以放任让两个小舅子紧紧追随在他身边,虽然这里面也有四少有意拉拢的成分,但这种有意无意的攀附是肯定存在的。另一方面当初四少要求老窑工把众多的教众带出练塘的时候,陈家也是出了大力的。华夏人自古故土难离,陈家作为陈家村土生土长的乡民,无疑树起了一个极其有说服力的榜样。在老窑工最初开始召唤众多的教众村民一同搬迁时,他们都是犹豫的,虽然他们的日子并不好,很贫穷,每天勉强能吃饱半稀半干的两顿饭。可中国底层民众的忍耐力是惊人的,他们会为一场迟到的春雨而欢呼,也会为过年的一根红头绳而感恩,他们可以夜夜来菩萨面前祈福,只为自己的辛苦劳作能换来多三五斗的收成,让孩子不再挨饿。但只要能活下去,让他们离开故土去另外一个未知的地方,真的很难。也只有在官府的暴力机器面前,或者像明末这个末日乱世的时代才有可能。

而在陈小三求四少写信给他父亲别让他回去读什么劳什子四书五经时,四少就干脆写信去劝岳父大人举家搬来了崇明。正是陈家的带头举家搬迁,让那些这几十年来从外乡搬迁过来的底层乡民都别无二话响应了老窑工的呼唤,而十里八乡和他们相熟的一些底层佃户乡民也马上跟随而来,竟使得最终这次搬迁人数陆陆续续前后达到了近两千人。这也颇惊动了地方上的衙门,所幸这明末本就流民遍地,衙门对辖下人员流动早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有徐家朱家这样的官宦背景在后面的运作,也就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风波。

四少看夫妻两人都等着自己的态度,就缓缓说道:这事我还没问过三弟的想法,如果三弟有这个意思,我可以求老太太认桂香做孙女,入家谱,你们看如何?

夫妻两人松了口气,都觉得这样才没有辱没了陈家现在的家门。陈老大于是道:我看这样可以,要不还是等把这事问清楚了,再和我父亲母亲说?

四少点点头,四少当然在内心更认同众生平等和婚姻自由,但这个时代的局限是现实存在的。即使在后世,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也越来越开始讲究门当户对,人们根本不可能去追求所谓纯粹的爱情婚姻。但他还是要努力推动这种平等自由的新观念的形成。当然他不会去强推,他知道任何新事物新制度都是在旧事物旧制度的内部产生并发育成长的,一切旧势力都会最终努力培养出自己的掘墓人。

之后四少又说了些陈小四的情况,当然都是避重就轻的鸡毛蒜皮,四少当然不会把他安排陈小四编练水军陆战队这样秘密的事情和他们讲。只是讲他准备筹建一所军校,正在让陈小四负责这件事,其实也没说谎,筹建军校的确是真的,只是没有那么紧迫而已。

这顿饭吃到了三更天,到一半的时候招娣就离开了,只剩下两个男人自然就谈起了公事,特别是王屠夫王团长的情况。

四少问道:那个王团长怎么样?我看今天白天的欢迎队伍,这平时的军事训练应该很不错,这应该是他的功劳吧?

陈老大道:的确是这样,你知道王团长他是自己找过来的,他来见小四那天正好遇到娄塘爆炸,后来他回去就把家都搬了过来,再后来还带来了十几户专门养猪的农户,在我们这里搞起了个养猪场,现在已经有几百头猪了。

四少惊讶的看着他,奇怪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