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长征(1 / 13)

落脚之地 汪楚怀 8417 字 17小时前

第二十章:长征(第12页)

不能像苍鹰翱翔在蓝天。

不能像海豚畅游于海洋。

我们只是一群流浪的人,追求自由与信仰。

世界这么大,却没有属于我们的落脚之地。

哪怕是一块寸草不生的沙漠!

只想在一块土地上埋下种子。

浇水守护,落地生根。

等到花开。

不能等了!

中国江西省南部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再不起身撤退突围,就会被赶尽杀绝。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34年10月10日红军开始长征,牛角镇镜族人一碗饭亲身经历近百场大小战争。

侥幸还活着的他,怎么都没预料到闹革命如此危险,前脚刚落地,后脚就腾空快跑,子弹在后面追,围追堵截,一刻不停。

身处江西南部的瑞金,四面共有百万围剿大军在逼近,必须趁早突围。

往那里走?

北面是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来自南京方向。

东面是福建和大海,南昌起义军初期参加尝试去建立根据地,以失败告终。

南面是广东和大海,是国民党嫡系黄埔军校派的源地,现在又有陈济棠的地方军坐镇。

西面情况稍好,可以通往湖南贵州广西四川四个省,而且湘西有贺龙萧克指挥红二和红六军团方面军,还有一块湘鄂西根据地可以落脚。

中央红军的军事领导人博古和李德认为: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在一个月前,就是从江西南部一路向西,并成功与湘鄂西的贺龙红二军团会师,现在中央红军可以复制,也会成功。

事不宜迟,只能走西面,才有涅槃重生的希望。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和古城等地出,率领红1、红3、红5、红8、红9军团和中央直属机关人员包括雇佣挑夫共86万余人,开始向湘鄂西根据地转移,准备与贺龙萧克会师。

以陈毅和项英为领导的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山区游击斗争。

一碗饭是红1军团的通讯兵,他背着一台重达32公斤的淬火牌手摇型无线电报机,也跟随大部队开始新的征程。

此时的博古和李德根本就没有军事才华,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所有国民党军事参谋们都预测到中央红军突围必走西面。

连一名红军通讯员一碗饭也认为蒋一定会在西面设置

从瑞金出时,博古李德命令一切苏区重要设备东西全部打包带走,专门派遣3000人把印钞机印刷机缝纫机碾米机军工机床重型火炮全带上。

殊不知,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几千人,全部是轻装上阵的士兵,昼夜兼程,机动隐蔽,才与贺龙成功会师。

而86万人的规模太大,附带军属人员,无法隐蔽,坛坛罐罐拖累行军,很难兵贵神,从10月10日开始出,往后46天的时间里,大军平均每天只走了40里路。

而古代骑兵一日行军百里。

“叫花子搬家”

“抬轿子”

“抬棺材送死”

“拖家带口”

,具备军事素养的红军将领们纷纷指责博古李德的甬道式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