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哥说得对。分工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然大家互相扯皮,只会让客户等得不耐烦。”
村民们听后觉得有理,各自挑选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落实。
分配方案实施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村里负责打包的张二狗,发现酸野和蜂蜜的包装标准各不相同,而村民之前的打包习惯也比较随意,导致速度慢得出奇。
“这不行啊!”张二狗抱怨道,“酸野用的是纸盒包装,蜂蜜得装泡沫箱,还得贴标签,忙不过来!”
李成林闻讯赶到,观察了半小时后,提出了改进方法:“二狗哥,你这里需要流水线式的打包流程。我来帮你重新设计一下。”
他将打包环节分为三步:
1.分类摆放:先把纸盒和泡沫箱分开,由两组人分别负责酸野和蜂蜜的基础包装。
2.贴标和检查:另一组人负责将成品统一贴标签,并检查是否漏单。
3.打包入库:最后一组人专门负责装车和安排发货。
“人手不够怎么办?”张二狗提出疑问。
“临时调配。”李成林说,“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没分配具体任务,让他们加入打包队伍,或者我亲自帮忙也行。”
果然,经过重新分组和安排,打包效率大幅提升,张二狗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成林哥,这下我服了!”
方案推进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人逐渐接受了李成林的安排,但仍有少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几个老农,认为李成林的方案“复杂没用”,干脆提出异议:“这些洋办法能管用吗?咱们老办法也能出货啊。”
面对这些质疑,李成林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采取了更迂回的方式。他对村民们说:“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方案不好,那我们可以试运行两天。两天之后,咱们看看效果,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执行。”
这种灵活的态度让村民们不再一味抗拒,而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两天后,当大家发现订单发货比以前快了整整一倍时,那些曾经质疑李成林的村民主动道歉:“成林啊,还是你有办法,咱们以前是冤枉你了!”
就在大家刚刚解决第一波订单的问题时,李成林收到苏小婉发来的消息:第二波更大的订单来了!
“小婉姐,怎么回事?不是说第一波才是试运营吗?”李成林一脸惊讶。
“就是因为第一波订单的评价太好了!”苏小婉解释道,“平台上好几个客户都发了好评视频,还夸咱们产品质量高、发货快,吸引了更多人下单。这不,新一波订单直接翻了一倍!”
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但对村里来说却是新的压力来源。老陈皱着眉头说:“第一波订单才刚搞定,这么多新的订单,咱们能忙得过来吗?”
张二狗也忧心忡忡:“再这么下去,别说人累坏了,咱们的货都不够!”
李成林眉头一皱,意识到第二波订单带来的不仅是收益,也是一场更大的考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成林决定从“提前备货”和“动态调整”两方面入手。他和苏小婉一同讨论后,提出了一个“库存预警系统”的初步想法。
“我们可以给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