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南极科考站大国的竞技场(2 / 3)

看着天幕感慨道

“南极属于全人类什么的,不过是个托词罢了,不然还分什么观察国和开国。”

“满嘴的道德规矩,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吃相好看点罢了。”

“最后还不是以实力为尊。”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华夏有鉴于此,迅调遣人力物力,奔赴南极。”

“队员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

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仅仅用了45天就建好了华夏第一个考察站—长城站。”

“成功在南极落脚。”

“由于南极的极寒天气,加上长达十几周的极夜现象,根本没法正常施工。”

“只能在国内预制好大部分组件,然后运转到南极抓紧时间,拼装成板房。”

“长城站以后的科考站的建设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才研出了真正适应南极环境的装备。”

“之后的考察站采用了更先进的钢结构房屋,骨架是非常耐冻的特殊钢材,外面还有保温层。”

“由于钢材在低温下会收缩,而位于华夏的工厂却是在常温下生产的钢材,”

“只能提前计算好形变量,并且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提升工艺,让部件尺寸精确到毫米。”

“直到目前华夏一共建立了5个考察站,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并且建立科考站本身就成为了面对极端环境的课题,这也成为了进入南极的门槛。”

“54个缔约国中,只有28个完成了考察站的建设。”

“而且考察站还有占地盘的作用,”

“按照南极条约的规定,考察站周围的一定范围内是保护区,后来者不能在这里建站。”

“虽然考察站壁垒分明,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确实可以无界限的造福全人类。”

“1985年三名带英科学家在南极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正在变得稀薄,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的世界的关注。”

“此后世界一起行动,禁用了氟利昂等破坏臭氧的化学品。”

“臭氧空洞已经慢慢恢复。”

2o18年华夏科考队在华夏的海水中现了塑料微粒,不久后其他国家队员在地表水和冰层中也现了塑料微粒。”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塑料的扩散已近远人们的预期,连南极都受到了影响,再次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除了科学上的共同努力,科考队员在私底下的关系也相当融洽。”

“靠的近的考察站还会互相串门,偶尔还搞个联谊会。”

“之前有个华夏的科考队员在南极挥了华夏的种菜天赋,”

“在考察站的温室里培育出了新鲜蔬菜。”

“吸引了大量每天只能吃肉和冻干蔬菜的老外前来蹭饭。”

天幕下的众人此刻都呆住,

“滴水成冰的状况下也能种菜?”

“真的吗?我不信!”

“不愧是华夏的后人,简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技能!”

“怎么做到的?”

“居然还有不想吃肉就想吃菜的?”

大唐位面

程咬金叹息道

“每天只能大鱼大肉,俺也想去考察!”

天幕划过新的视频《华夏人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