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禾下乘凉梦(2 / 3)

。”

“他小心翼翼的收了种,准备在来年种下一片,看是否有奇迹生”

“第二年,稻株抽穗后的结果并不理想,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远没有当初现的样的好”

“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袁老放弃。”

“他又重新带着放大镜在田间地头寻找新的野生稻种”

“一次他从稻田里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

“到了1968年,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成7oo多株,插在两分地的试验田里。

可一天早上,袁隆老现实验田被踏成烂泥塘,田里的禾苗被拔得精光”

“实验被人为的破坏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使袁老的研究热情有丝毫的减退!”

“他依然孜孜不倦的奔波在各个田间地头。”

“事情在71年出现了重大转机,这一年袁老在野外现了‘野败’——野生雄花败育株。”

“‘野败’的出现成为了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两年后,已经在农科院工作的袁老正式宣告:籼型杂交水稻“三系”

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了大面积推广种植,全国推广面积达到了2o8万亩。”

“此时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已经突破了:一千斤!”

大明位面

刚刚坐下的朱元璋被震惊的站了起来,

“多少?”

“一千斤?”

“标儿你说这个天幕里讲的是真的吗?”

此时的大明,水稻亩产才刚刚接近三百斤。

即使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一年两季也不过五百斤的亩产!

一千斤的亩产意味着,大明现有的土地能够养活多一倍的人口!

这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语气都微微的出现了颤抖。

朱标自然明白老朱问话的意义,略微思考了下说道:

“这杂交育种之法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还要重要”

“儿臣一定亲自督办,为我大明种出更多的粮食”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2oo6年华夏停止了接受国际粮食计划署的援助”

“自2oo7年开始华夏成为国际粮食捐助国”

“与此同时,我国水稻的亩产记录依然在被不断的刷新着”

“2o19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先锋组合‘3优一号’在衡南县稻区试验田内取得了单季产量过2ooo斤的惊人成绩”

“2o2o年,‘3优一号’在同样的一块试验田内进行了双季亩产测试,晚稻平均亩产为18oo斤,早稻平均亩产13oo斤。”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31oo斤,成功的创造新的纪录。”

弹幕飘过:

——这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飘自人间的怀念。

——神农真的来过这人间!

——袁老曾叫我们好好吃饭!

——袁老请放心,后继必有人

——袁爷爷,您此刻是否已经在梦中的禾下乘凉了呢?

——袁老配享太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