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闪过一丝,凛冽的寒光,“全面开战,非智者所为。”
“但若放任几只,最聒噪、最贪婪的恶犬狂吠,甚至会带坏整个猎群。”
“此时,需施以辣手,杀一儆百。”
他的策略清晰无比,不直接攻击王珣、庾弘之等领袖人物,那会引发全面战争。
而是精准地,斩断其最嚣张、罪证也最确凿的爪牙和马前卒。
以此雷霆手段,昭告天下,谢安并非无力反击,只是顾全大局。
土断可缓,但底线不容触碰,谁若想趁乱渔利、裹挟民意、动摇国本。
就要做好,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准备!
“立刻将此卷副本,秘密送达御史台李允手中,他知道该怎么做。”谢安吩咐道。
“其余副本,妥善保管,何时发动,如何发动,我自有安排。”
“诺!”谢玄精神大振,紧紧握住那卷账册,仿佛握着一柄无形的利剑。
他方才的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期待复仇的快意。
谢安看着他,补充道:“记住,此事需绝对机密。发动之前,一切如常。”
“对外,我仍是那个‘被迫’退让、忙于平息米荒、焦头烂额的丞相。”
“北府军的备战,更要加紧,绝不可有丝毫松懈。真正的底气,永远来自实力。”
“侄儿明白!”谢玄躬身领命,快步离去,脚步沉稳而充满力量。
谢安独自留在堂中,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阳光稍稍炽烈了一些,照亮了他鬓角,新添的几丝白发。
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乱世之中的平衡之道,残酷而必要。
他并非嗜杀之人,但为了保住,这江东残局。
为了那渺茫的北伐希望,有些脏手的事,必须去做。
第二幕:御史谏
数日后,光华殿大朝会,气氛依旧压抑。米价问题虽稍缓,但并未根本解决。
以王珣、庾弘之为代表的,士族官员们神态自若。
脸上或多或少,带着一丝得色,似乎认为谢安已然屈服。
王国宝站在班列中,眼神闪烁,不知又在盘算着什么。
晋帝司马曜高踞御座,脸色在冠冕旒珠下显得更加苍白憔悴,眼神游离。
显然对朝议毫无兴趣,只盼着早点结束,回他的华林园,寻求“忘忧”的仙境。
就在朝议进行到一半,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礼仪琐事时。
御史中丞李允,一位以刚直着称、却常年被边缘化的官员。
突然手持笏板,大步走出班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御阶之前,声音悲愤而高亢。
“陛下!臣李允,有本启奏!泣血上陈!”
“弹劾光禄大夫周札、会稽郡丞庾明、吴兴豪商沈充等十数人。”
“他们结党营私,罪大恶极,恳请陛下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满朝文武顿时愕然!周札是王珣夫人的族弟,庾明是庾弘之的堂侄。
沈充更是建康有名的粮商巨头,与众多高官往来密切。
李允这是疯了不成?竟敢同时弹劾,这么多背景深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