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关中有了人气,才有了活力。
否则就和阴县筑阳一样,不管多么交通要道,人一走,便是全然颓废。
但是诸葛亮接纳这些降兵病民,依旧是一种『高危』行为。
即便是带了罩,依旧有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阴县就成为了接收这些降病兵民的大基地,而筑阳就依旧还是主要骠骑兵驻守。每到一批的降病兵民,就在筑阳简单进行处理之后,然后送到距离筑阳不远的阴县来。
阴县的兵卒不多,主要是维持秩序所用,而其他骠骑军兵力是在筑阳的廖化手里,以及先期往汉水上游撤走的李典分部……
此时此刻,在夏日的蒸腾热气中,阴县更像一个巨大而沉闷的蒸笼。
夯土城墙在烈日暴晒下发出干涸皴裂的呻吟,狭窄的街道上人影稀少,连虫子都不见得半只。
瘟疫伤寒病菌也暂时在这样的温度之下得到了抑制。
诸葛亮并未在县衙,而是在靠近北门的一处临时征用的库房里。
县衙早就已经在之前的战争当中被毁坏了,反倒是作为仓廪的库房,因为建造的时候讲究坚固和耐用,采用类似于条石的墙体,因此在战争和掠夺当中保存了下来。
越是繁华浮躁的,越是容易破灭。
越是简单质朴的,却更容易留存。
因为库房的窗户很高,虽然也点了油灯,但内部多少有些昏暗。
高窗透进几束光柱,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几张长案拼在一起,上面铺满了竹简、帛书、名册。
诸葛亮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色深衣,袖子挽到了手肘,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正俯身仔细查阅着一卷名册,修长的手指在墨迹间缓缓移动。
他的神情专注而沉静,但眉心那一道不易察觉的微蹙,却暴露了内心的凝重。
库房里很安静,只有翻看竹简的沙沙声,以及角落水漏滴答的轻响。
几名负责文书的吏员也是低头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