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5章 烽烟蔽雨疑兵计棋局暗藏废垒劫(2 / 5)

诡三国 马月猴年 3183 字 3天前

>

『曹军围城?』

司马懿皱眉,眼眸之中充满了疑虑,『曹孟德兵马,动向飘忽,前些时日才大张旗鼓扑向襄阳,解襄樊之围……现如今便是又转头围了宛城?这兵力……现如今……』

司马懿又拿起了信报,再次看了一遍,然后说道,『这信使……曹军围城,岂能不派斥候游骑搜索四周?而且如今这军堡被夺……这「求援」之信,却能一路畅通递送到某处……曹军在军堡之处,难道是连寻常斥候都不增设了?』

『此中,岂无蹊跷?』司马懿又是唤来了斥候,仔细询问遇到黄忠信使的过程,以及通往宛城,襄樊方向的情况。

即便是黄忠手下对上了所有的信息,身份是真实的,但司马懿依旧心中存疑。

在信息被雨幕和距离严重阻隔的战场上,任何轻易得到的『情报』都可能藏着致命的陷阱。

再派遣人手去宛城查探复核情报,明显是不现实的,但是就此派遣援军,司马懿同样觉得不妥。

有时候,人生当中的决定,就往往是在一念之间。

司马懿忽然看到了山间的架设的火炮,便是笑了笑。

自己何必如此谨慎?

有了这等防守利器,何惧曹军来犯?

既然怀疑这宛城求援其中有诈,那就不妨将计就计!

既然曹军想要鬼哭隘,那么就不妨装作救援宛城,实际上夺了飞狐堡!

有火炮在手,就算是曹军来了,又能奈何?

思索已定,司马懿派出了一支『救援的部队』,只不过这一支部队,并没有秉承着救人如救火的架势,反而是走得有些缓慢……

……

……

另外一方,曹军大营之内,荀彧同样在雨声中沉思。

连绵的雨丝敲打着曹军大营的帐顶,汇成细流,沿着油布边缘滴落在泥地里,出沉闷的声响。

中军帐内,灯火昏黄,映照着荀彧沉静而略显疲惫的脸庞。

他目光落在帐外无尽的雨幕上,仿佛能穿透这水汽的屏障,看到嵩山对面骠骑营垒中那个同样在凝思的对手。

宛城的求援信使,确实是曹军故意放过去的。

荀彧清楚,司马懿很狡猾,所以任何假冒的信件,或是信使,都有极大的可能会被司马懿识破,所以唯一能用的策略,就是『真信使』。

信使是真实的,但是信使通行的道路,却未必是『安全』的……

『司马仲达,狡黠多疑,用兵喜奇,不循常理。

』荀彧对身边的将领分析道,『宛城告急,他必生疑窦,不会倾巢来救。

然宛城乃重镇,他又不能全然不顾。

依其秉性,最大可能……便是派出一支偏师佯动,做出救援姿态,一来试探我军反应,二来或可引我分兵阻截,他则固守营盘。

三者么……』

荀彧猜对了一半。

他猜中了司马懿的行动,但是对于司马懿的行动的判断依据,是错的。

就像是做数学填空题,随便填了一个±1,结果对了,但是过程是错的。

荀彧是觉得司马懿还年轻,而年轻人,难免气盛,会不够沉稳,会表现得贪功冒进……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斐潜给司马懿送去四门火炮,说不得司马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