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2章 面临的转机(3 / 6)

诡三国 马月猴年 3295 字 3天前

得山东之地的方式才是不合理。

令狐邵说,因为四民是平等的,需要各司其职,所以农户就只需要关注庄禾种植,粮食生产就好了,而商户本身就是需要运输往来,疏通有无的,所以跑腿的事情就应该是商户去做,而不是在店铺里面等着农夫送上门来。

至于管理平台……

咳咳。

如果让原本应该是另外的三民所做的事情,全数都推到农户身上,那么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令狐邵没有具体说会有什么问题,但夏侯惇身上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因为这就是山东的现状!

山东底层的农夫要赶集,谁去管这些农夫是走路去,还是推车去,抑或是坐驴车去?又有谁去算一算这些农夫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路上消耗多少精力体力?一次,两次,一年,两年,习惯了就好?

而且夏侯惇想到了山东这种模式最为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万一……真的只是万一,阳城之集的惨事再次重演怎么办?

像是临汾这样的分散集市,就算是曹军想要劫掠都难。

而在山东,当年就是因为阳城大集……

而且那些大集市都是士族几代经营,囤积货物钱财无算。

董卓有骑兵,骠骑也有骑兵!

夏侯惇的汗珠子,顿时就停不下来了……

真要是到了最恶劣的份上,山东之地的经贸集市,必然会受到最为沉重的打击!

跑都难跑!

怎么办?

如今这要怎么办?

就在夏侯惇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似乎又来了一个转机。

斐潜召夏侯惇到前线了……

……

……

许县。

崇德殿。

至于崇德殿究竟是崇什么『德』,谁都不清楚,但是谁都不会问。

天子刘协有些脸色苍白的坐在宝座之上,周边的太监和宫女都是避退得远远的,只有刘协的贴身黄门宦官那有些尖锐的嗓音在大殿之中轻轻回荡。

『……夫四民之业,乃国之基石。

士以笃学立身,农以耕稼养命,工以技艺成器,商以通货致富。

四者各司其职,相生相养,共济大汉之繁荣。

『士者,国之栋也……』

『农者,国之本也……』

『工者,国之巧也……』

『商者,国之脉也……』

『四民之业,各有所长……』

黄门宦官念着,刘协默默听着。

阳光从门口照耀进来,却止步于大殿的还不到一半,似乎在大殿深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吞噬了光明,留下了黑暗。

黄门宦官停顿了一下,偷偷抬眼瞄了瞄刘协,然后才继续念道,『昔者,尧舜禹汤之世,道德昭显,仁政流行。

为政之人,以道立身,以德治国,坚守本心,不为世俗所摇。

是以四海之内,风调雨顺,万民安居乐业,和气融融。

『是故,执政当守山……』

『够了!

』刘协怒喝了一声。

黄门宦官立刻停了下来,收好手上的檄文小抄,垂首而立。

这一份的檄文,和之前斐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