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拿眼神示意一下,询问看看枣祗知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
枣祗偷偷的用手指头指了指台上的人,然后在席子上比划了一个“或”
字……
斐潜琢磨了一下,台上的人叫荀或?荀家有这个人么,怎么没什么印象?
不对,枣祗比划应该是“彧”
字,今天初讲之人竟然是荀彧!
竟然是这个牛人?
斐潜有后世的认知,当然认为荀彧是牛人,但是荀彧目前还没有得到曹操那句“吾之子房”
的评价,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丰功伟绩,自然其余的人并不像斐潜那么认同荀彧,所以之前有骚动就不足为奇了。
荀彧落座于高台上,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等的神色尽收眼底。
可以说今天初讲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自然是名声大震,若是稍有差池,别说名声了,昨日荀爽讲的下代家主之位就可能真的变成了“或许”
……
荀爽这次主讲的是《易》,那么自然荀彧也只能讲《易》,否则就太搞笑了,就像后世有个国学大拿要来讲课,先让个讲“亚美爹”
的开场一般。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长气,示意一旁的仆人将台上的一根布幡竖起。
布幡白底,上面用黑墨画有六根粗短有力的短横,就像是六根横向平行并排的黑色木棍,从上至下列在白色布幡之上。
荀彧清亮的声音响起:“今讲乾卦。”
“乾者,元、享、利、贞也……”
“元,始也。
亨,通也。
利,和也。
贞,正也……”
荀彧面色平静,声音平稳洪亮,虽然斐潜离高台也有一小段距离,但是也听的非常清楚——
荀彧继续讲道:“……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善长者,足以长人。
嘉会者,足以合礼。
义和者,足以制物。
事干者,足以配信……”
荀彧继续阐述对于元、享、利、贞的解释和观点:
“……夫在天成象者,元、亨、利、贞也。
言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
在地成形者,仁、礼、义、智也。
元为善长,故能体仁。
仁主春生,东方木也。
亨为嘉会,足以合礼。
礼主夏养,南方火也。
利为物宜,足以和义。
义主秋成,西方金也。
贞为事干,配信于智。
智主冬藏,北方水也。
厚德载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
土居中宫,分王四季,亦由人君无为皇极,而奄有天下。
水火金木,非土不载。
仁义礼智,非君不弘。
信既统属于君,故先言乾。
而后不言信,明矣。
夫四行,君之懿德。
是故乾冠卦首,辞表篇目,明道义之门在于此矣,犹春秋之备五始也。
体仁正已,所以化物;观运知时,所以顺天;气用随宜,所以利民;守正一业,所以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