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尸位素餐的废物东西(2 / 3)

做过准备,对库中储存的火器讲起来头头是道。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库中火器种类少得可怜,单兵火銃主要就两三种形制:一种是细长的单管手銃,另一种则是稍显笨重的三眼銃。

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火绳点火的模式,並非更先进的扳机击发。

虽然有三眼銃这种“连发”形式,但射程极近,且重新装填火药和弹丸的效率极其低下,实战意义有限。

这类火銃,唯一可用的战术恐怕只有“三段击”,即士卒排成三列,轮流射击以弥补射速不足。

然而这点火力,在野战遭遇精锐骑兵衝锋时,很可能一波衝击就溃散了;用於攻守城池时,其可怜的射程又远远无法与弓弩相比,更遑论大型守城器械。

陆临川总算明白为何这个时代冷兵器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了。

但,唯一让他感到一丝欣慰的是碗口炮。

虽然同样换填效率低下,但射程和威力都远胜火銃。

若能在攻守城时多布置几门,轮番轰击,还是能发挥不小作用的。

库房里的火器数量本就不多,且大多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造的旧货。

近三年新造的虽有,但大部分都已调拨运送至九边前线应急了。

如今的京师兵仗局,几乎处於半停產状態。

朱元道出了缘由:一来是朝廷上层对火器重视不足,如今很多地方的卫所都是自行打造;二来就是没钱,户部没有专项拨款,兵仗局自然无法维持正常生產。

陆临川心中震惊於这国家级兵工机构的衰败,但面上並未显露分毫。

他硬著头皮,根据现有库存,挑选了两千条品相尚可的火銃,又选了二十门碗口炮。

挑选完毕,朱元鬆了口气,连忙保证道:“陆学士放心,咱家保证三日之內,便將这批火器妥妥噹噹送到您西郊大营去。”

他以为事情已了,陆临川该走了。

但陆临川却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朱公公,劳烦將局內造火器的工匠们都召集过来,本官要挑选一些人带回军中帮忙。”

朱元以为陆临川是担心士卒不熟悉火器操作,或者火器在训练使用中损坏,需要工匠隨军修理。

这种事以前边军將领也常有要求,並非特例。

他並未多想,立刻安排手下吏员去召集工匠。

研究改良火器的事,陆临川只私下向皇帝稟报过。

这是绝对的机密,一旦成功,军队战斗力將显著提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內,技术必须严格封锁。

因此,这次带工匠走的名目也要儘量显得隨意,不能引起过多猜测。

很快,八十多名工匠被召集到兵仗局內一处空地上。

他们大多穿著破旧的工服,许多人面黄肌瘦,眼神麻木,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生活窘迫。

那名负责召集的吏员站在前面,向工匠们宣布道:“都听好了!”

“陆大人要选些手艺人去军中效力,帮忙照看火器。”

“有愿意去的,就自己站出来!”

此言一出,工匠人群中顿时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