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用意(2 / 4)

sp;  至于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开篇的第一个人物是高俅?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写高俅的发迹史。

    这个问题现在来看,其实已经不难理解。

    其目的是为了奠定《水浒传》这部作品的基调,到了徽宗时期,宋朝的天下大乱,是自上而乱。

    如果不先写高俅,而是先写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那就变成了天下大乱,是从下而乱,就怪不得宋朝的皇帝和朝廷了。

    这样一来,梁山好汉们的起义,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所以,李凡先生先写高俅,是为了说明大宋王朝的朝廷里,有了奸臣贼子,民间才会有人作乱。

    另外,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也是李凡先生构思整部作品,最绝妙的地方之一。

    李凡先生先写高俅的发迹史,其实已经暗示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会失败,同时也揭示了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

    因为,他们反抗的其实并不是统治者,而是只是想要除掉高俅等奸臣而已,他们对皇帝还是忠心的。

    同时,还暗示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领导者们,是一定会接受朝廷招安的。

    而这,也是他们会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

    ……

    以上便是沈从、岑庚二人,关于那两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无数的书迷们看过之后,全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如此!

    原来李凡这样开篇,有着如此之深的用意。

    现在看了两位名家的分析之后,他们能够非常轻易的理解,并不复杂。

    但如果没有两位名家的分析,让他们自己去琢磨,他们怕是永远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样子,他们想要真正的看懂《水浒传》,是完全离不开名家们的解读了。

    而知晓了开篇先写高俅的发迹史的用意和暗示之后,一众书迷们又纷纷感慨。

    原来,《水浒传》并不美好的结局,在开篇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

    网络上,书迷们为此非常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