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村里到处都是小桥流水,现在又是春天,肯定游人如织,李凡先生应该是站在某栋楼上眺望村子,然后偶有所感,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应该就是如此了,李凡先生的偶有所感,便是一首如此经典的小诗。天才的世界,果然不是我们这些凡人能够窥视的。”
“……”
无数的人读着这一首现代小诗,越读越是喜欢,越读越是感觉韵味无穷。
而看到这一首诗的人,不仅仅只是这些普通的网友。
国家诗词协会办公楼。
韩忠忽然哈哈一笑,说道:“老白、老柳,好事,好事啊,那小子又写了一首诗。”
白易、柳元二人自然知道,韩忠口中的“那小子”是谁?
“又写诗了?”两人听后一阵兴奋,那小子的诗首首经典,就是太少了,上一首诗还要追溯到,上一次西湖之行,写的那一首“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去了。
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那小子终于又写诗了。
两人同时迫不及待的问道:“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在哪里?”
韩忠笑道:“在他的微博上,不过,他这一次写的是一首现代诗。”
“现代诗?”白易、柳元二人均是一愣,那小子怎么写起现代诗来了?
随后又微微有一些失望,不是他们不相信李凡,而是比起现代诗,他们其实更喜欢古诗。
他们自然希望李凡写的仍然还是古诗。
事实上,这个世界喜好诗词的人,几乎都更加偏爱古诗,而且要偏爱得多。
诗人们创作的诗词,也是以古诗词居多,诗人们也更加擅长创作古诗。
因为古诗要远比现代诗更有韵味,读之的感觉,要远比现代诗强得多。
这当然也是事实,古诗词的魅力,的确远比现代诗更大。
不过,这并不代表现代诗就一定都比古诗词差,只是好的现代诗很难创作罢了。
韩忠觉察到了白易、柳元二人脸上,微微失望的表情,又是一笑,继续说道:“你们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