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成了跳樑小丑的腾华涛、陆太郎,都是如此。
盖因目前国內影视院校压根没教怎么拍商业电影!
很多人拉片首选肯定还是各种文艺片。
商业电影,都是导演们入行后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所以如果赶在影视院校里摊上个拍过商业电影的导演老师,那真是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不过这种人实在太少,大多数在影视院校教授导演课程的他们自己都没拍过几部电影!
更湟论商业电影,乃至更重要的重工业电影了!
所以后来很多跨界的导演,入行后居然能跟很多大导演拼票房成绩,这让不少人都很惊奇。
其实真不奇怪,因为除了拍摄技巧,商业电影上大家属於同一起跑线。
甚至不少跨界导演们因为更用心的缘故,成绩自然也就更好。
原时空后世,郭凡真的是孤注一掷拍的《流浪地球》系列。
而且是已经做好了大输特输的准备。
据说当时郭凡是找了不少影视院校的学生,常驻剧组,收集剧组拍摄时做错的地方,编辑成册。
有了这个“错题本”,或者说《重工业电影拍摄指南》,往后国內的大型工业电影的拍摄就有了依照。
从这方面来说,郭凡堪称功德无量!
完全就是一副先行者为后来人铺路的心態敢为天下先,真义士也!
不过郭导也是多虑了。
华国的电影观眾们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伙观眾们,只要你拍电影用心,大家眼睛都不瞎,自然都能get到!
所以两部《流浪地球》电影票房都超过40亿,系列总票房共87.3亿!这也是大眾反馈给郭凡的心意。
不过有些大导们显然是不屑於跟小辈们学的。
据后来有个先后参演《流浪地球》和《长津湖》系列的外籍演员透露。
他在《流浪地球》电影剧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早上来到剧组,就有人通知他今天的拍摄任务是什么,几点拍摄,在什么地点拍都通知清楚。
还有剧组哪些地方可以走动,那些地方不能隨意过去,这些注意事项也都事先告知。
整个剧组,各个部门全都运行有序,用完的道具也都回收摆放整齐,並与未用的道具区分开来,人员也从不乱跑乱窜。
给人一种强烈的秩序之美。
这就是工业电影的魅力!
有种高科技工厂內流水线生產的韵律美感,
可后来这位演员又去了《长津湖》剧组,那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个字,乱!
三位大导演好像完全没有拍摄计划一般,每天拍到哪儿算哪儿。
场记每天忙的跟陀螺一样,一到拍摄时期就满剧组找人。
因为没有拍摄任务时,人员是在剧组里隨意乱窜。
用完的道具回收通常不及时,丟的少的坏的情况非常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有时还差点弄出危险情况。
可以说,两厢一对比,《流浪地球》那边真像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