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光(2 / 5)

p> 做了10多个小时候火车后,霍许终於在当天晚上20:30抵达了平遥。

出了火车站就看见了剧组来接他的工作人员,叫王军良,是电影的剧务。

俩人彼此间客气的打了个招呼后,就一起上了剧组的车,在路上行驶了十几分钟后抵达了平遥县的一个农村,剧组就在村里。

霍许握著戚见导演的手打量著他,圆圆的脑袋,敦实的身材,戴一副半框眼镜。

戚见为人很是平和真诚,本来他和田庄庄就是同届同学,只是不同系而已,算是霍许的半个师叔,不然他能同意一个大一导演系的学生来自己剧组做摄影助理么。

在他和霍许聊了一会后,得知霍许是山海人而戚见是南通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俩也算是半拉老乡,就对霍许更是热情了。

当晚,他直接安排霍许和电影的摄影指导李明一起住,这里面帮扶的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摄影师李明也明白戚见这么安排的意思,先將《天狗》的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给了霍许,让他抓紧时间熟悉。

接著他又向霍许介绍了拍摄用的摄影机,灯光等设备的性能和参数数据,主要的拍摄方案和计划,还有他对这部电影的基本影调的设计解释。

霍许默默的听著,直到出现了一个打光方面的问题。

“李老师,只用一个4k帕,怎么能只用一个4k帕呢这。。。怎么拍啊”霍许皱起眉头问著。

“唉,这电影的预算就500万人民幣,能怎么办想办法拍唄。”李明嘆了口气,回答道。

霍许也只能沉默不语,一部电影只用4k帕,这是极其不专业的,但自己能怎么办呢,新来的摄影助理,还是开后门进组的,哪轮得到他发表什么意见。

后面的拍摄任务是很艰巨的,霍许也竭尽全力的努力满足和適应著戚见的要求和李明的拍摄风格及镜头调度。

经过一周时间的日夜相处后,霍许从李明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拍摄技巧和镜头语言的使用。

《天狗》这部影片中,李明使用的拍摄技法,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主观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引用,用“剧中人的眼睛”带出剧中人物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使观眾產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眾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再有就是特写镜头,李明对於部分人物的特写镜头的拍摄角度及细腻的把握,都令霍许反覆去琢磨这个镜头的构图和所表达的意义,每次琢磨透彻后都令他所获颇丰。

因为《天狗》有很是移对动镜头,需要摄影师肩扛手持摄像机跟隨演员在运动中拍摄,所以这里面需要很多的动態拍摄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是霍许在日常理论课上根本无法学到的。

后续霍许跟著李明又学习到了很多摄影时必须掌握的其他小技巧,比如:正確曝光和低画面的拍摄技巧。

在每一天的拍摄中,霍许都觉得自己的拍摄技法在飞快的成长著,尤其是与他前些时候学习的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后,所获更是巨大,他这才明白田庄庄老师对他的良苦有心。

生活总是伴隨著不期而遇的意外,而这些意外总能更快的造就一些人和事的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