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除了一眾明星之外,还有许多导演、影评人同样坐在最佳位置观影。
冯裤子、杜琪风、贾樟科、让-吕克戈达尔……
他们都受邀来参加《梵谷之死》的首映。
影片开头,是一场抽象扭曲的梦境。
夜空,蓝得发黑,又黑得发亮。
漩涡状的云气盘旋而上,仿佛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撕扯著天空。
月亮是黄的,黄得刺目,周围还裹著一圈光晕,活像一只病態的眼睛,冷冷地注视著人间。
星星也不安分,个个都膨胀著,扭曲著,似乎隨时会爆裂开来。
赵小刚从这般诡异的梦境忽然惊醒,他面前正摆放著一幅还未临摹完成的画。
“这是……梵谷的《星月夜》!”让-吕克戈达尔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用梦境作为开头,两者结合,正好符合《星月夜》的主题。
从艺术特色看,《星月夜》是梵谷看到的幻象。
这种幻象,超出了当时所有艺术家所做过的任何尝试,它来自梵谷某种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並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简单来说,就是將超感官的幻想体验,大胆地用笔触来加以证明和復现。
那么,还有什么比梦境,更適合这种表达
不过这种事说起来简单,但能通过影像將其表达出来,確实称得上让人眼前一亮。
“有进步。”让-吕克戈达尔缓缓点头,看上去很是满意。
而且不仅仅是他,在场许多歪果仁,都生出了兴趣。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梵谷之死》可能是讲述梵谷的传记电影。
但现在镜头视角却放在一个位於偏远乡村的农民画工身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
……
《梵谷之死》的第一幕,基本都集中在赵小刚身上,讲述他的故事。
但敘事节奏,並不像《三峡好人》那么沉闷无聊。
反而充满了趣味。
深城油画村,来自各地的农民画工们,通过临摹世界名画赚钱养家。
其中,大家临摹最多的世界名画,正是梵谷的作品。
而赵小刚是所有画工中,临摹梵谷画作最好的那个人,甚至能闭眼画出《向日葵》。
他的技术嫻熟,20年的临摹生涯,他“复製”了超过10万幅梵谷作品。
但他的一幅仿作,仅售几十元至几百元。
可被商人收购出口海外各大景点,却能转手卖出数十倍的价格。
於是在像往常埋头绘画的一天,赵小刚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衝动。
他想去荷兰,看看梵谷的真跡!
在这20年间,他临摹10万幅梵谷作品,却从未看过梵谷的真跡。
面对他的想法,家人只觉得他是在浪费钱,不切实际。
妻子直言道:“你画了20年梵谷,但梵谷和你有什么关係”
能有去荷兰的钱,还不如用来改善生活。
要知道,当下这个时代,对靠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