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录禁忌的陆襄都抬起头看他们。
暖夏刚想调解,就见时念拿着鸿胪寺的翻译稿走进来。
“吵什么呢?老远就听见你们的声音。”
时念把设计图放在桌上,扫过争论内容,瞬间明白症结。
乔章林率先开口:
“念姐,晚晴想把牛郎织女改成北徐渔女与樵夫,我担心改得太彻底,失了蓝星故事原味。”
晚晴也补充:
“可北徐使臣多是渔民出身,讲渔女的故事他们才懂!”
“要是还讲牛郎织女,他们未必能共情。”
时念拿起宣纸,目光快速扫过,最后落在“平等相守”的批注上。
这是之前整理蓝星故事时特意标注的核心。
“咱们传播文化,不是生搬硬套,得接地气。”
“牛郎织女的核心是打破阶层偏见、平等相守。”
“改成渔女与樵夫,渔女反抗渔霸、樵夫因渔女的果然而生出爱意,最后靠双手过好日子,不也保留了这个核心吗?”
她顿了顿,又道:
“至于鹊桥改海月桥,反而更有新意。”
“北徐使臣看到熟悉场景,会觉得咱们用心,也更愿意接受蓝星理念。”
“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本土化适配才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乔章林想起时念之前说“文化要让百姓懂、能用”,最终还是松了口:
“你说得对,是我太执着于原味,忘了传播本质。”
“就按晚晴说的改,我再补充些北徐渔俗细节,让故事更真实。”
晚晴立刻笑了,拿起笔修改:
“我这就加渔女织渔网的细节,比如她织的渔网有防滑结,是北徐渔民特有的手艺。”
“樵夫上山时会帮她捡海边贝壳,串成项链送她,更有生活气。”
陆襄也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