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使臣接待的安保细节。”
陈立威展开方案,指着路线图:
“十四国公使分三批进京,北徐、西疆走西门,滇国、小倭走南门,高丽、西域走东门,每批派十名差役护送,驿馆周围加派锦衣卫巡逻。”
“你们怡红院作为主要展示点,我会安排五名差役常驻,应对突发情况。”
时念凑过去仔细瞧了瞧,发现已经部署的十分完善,但也提了一点自己的意见。
“使臣里有西疆牧民代表,怕他们不习惯盛京气候,能不能在驿馆备些御寒的姜汤?”
“还有使臣忌羊肉,饮食上得提前跟驿馆交代清楚。”
“还是你细心!”
陈立威执笔记录下来,边写边问:
“我会命人去将每个国家使臣的饮食禁忌、习俗偏好都列好,然后让顺天府的人跟驿馆、怡红院两边对接,保证不出错。”
晚晴连忙拿出纸笔,把这些细节记下来,说回去整理成“使臣接待须知”,分发给院里的伙计。
等回到怡红院,已是午后,陆襄还在巷口跟孩童们玩闹,兜里的糖撒了一地也笑得开心。
吴婶正扶着暖夏在院里散步,见时念回来,笑着招呼:
“刚煮了些甜汤,快过来喝点暖暖身子。”
初二的晨光刚漫过窗棂,怡红院就热闹起来。
时念和乔章林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面前摊着厚厚的“各国使臣接待清单”。
乔章林手里拿着鸿胪寺送来的使臣名册,逐一念着:
“北徐使臣三人,带两名翻译;西疆五人,有牧民代表;滇国四人,其中一位是山地部落首领……”
“共十二国,不计所带侍卫,一共四十五人。”
时念拿着笔,在清单上标注:
“北徐忌辣,饮食多备面食;西疆喜肉食、奶茶,可让吴婶提前熬好;恩泰忌羊肉;高丽喜甜食,备些红枣糕……”
乔章林补充:
“还有习俗,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