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说您懂蓝星的故事,对文化治世的道理看得透,说不定能给些不一样的指点。”
时念接过策论,目光落在纸面的字迹上。
标题是“论民间文化与社稷安定”。
正文里不仅引了《南齐礼记》的相关记录,还巧妙嵌了蓝星诗词,把“寒门有才者需借文化出头”的观点说得透彻。
她忍不住笑了,指尖点在“永州书坊”的空白处:
“写得不错,但如果把永州书坊免费供学子读书、最终出了三位秀才的例子加上,这样论点或许更有说服力,考官看了也会更认可。”
浅醉应着,脚步却没动,犹豫了片刻还是小声问:
“念姐,蓝壮他们……真的不会把东宫供出来吗?顺天府那边会不会再查下去?”
时念摇头,指尖在策论的墨痕上轻轻划着。
“不会,他们没那个胆子。”
“那群人不过是拿了钱的托儿,怕的是背后给他们银子的人,更怕镇国公府的势力。”
“最多认个构陷怡红院的罪,之前攀咬东宫,不过是慌了神想脱罪的昏招,等过几日在牢里冷静下来,自然会改口,说自己是胡乱攀咬。”
她的话没说错。
三日后,顺天府就传来消息。
蓝壮和那几个假“蓝星后人”全认了罪,在供词上按了血红的手印。
说当日是“被时念问得语无伦次,慌了神才胡乱攀咬旁人,想借此脱罪”。
连之前收银子的事都只字不提,只说是“自己贪财,想讹怡红院一笔”。
陈立威虽明知道其中有猫腻,却也没再深究。
没有南齐帝的旨意,谁也不敢真的碰东宫这条线。
所以最终只按“诬告良民”定罪,判了蓝壮等人各打三十大板,再蹲三个月大牢。
消息传到怡红院时,杜元介正好从礼部衙门回来,手里拿着版权红契。
朱红色的契书上盖着礼部的鲜红大印,印泥饱满,字迹是李主事亲笔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