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虽然是虢王亲信,说到底也不过是王府下人。张大人亲自作陪接风的规格,足够让他诚惶诚恐。席上张大人随口问了句“家人都安好?”信使激动得差点要刨开祖坟将祖宗摆出来看看,唯恐自己的回答有误从而留给张大人不诚实的坏印象。
张珣很顺利地知道了紧急回援的始末。同时,还意外地得知引发紧急回援的罪魁祸首杨朝宗距离虢王的大帅营地远出八百里外,即使不管不顾地急行军,赶到帅营也是十余日之后。而且叛军的人数更不占优,虢王仅帅营兵马就超过六万,接到回援令返回的不知几凡。整个虢王驻地用固若金汤来形容都不为过。
张珣决定扮一次名将,摆一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霸气侧漏。
南无伤很轻松地占领了宁陵城。
除了俘虏、财物,还缴获了一堆与周边往来联系的书信。有济阴郡称兵营伤患众多医药不足请求支援;有雍丘郡称逃兵者众,剩余不足弹压地方,需要帮助;有临济郡称缺粮少食,三天饿九顿,兵无斗志,希望救济......林林总总。
张珣抱着书信,埋头进了书房,一封封地认真研究了一通宵。第二天一早,也顾不上部曲需要修整,拉上队伍,一路疾行,如摧枯拉朽,连续攻克了济阴、雍丘、临济等地。最后,还是因为胜利的喜悦支撑不住兵将们疲惫的身躯,才不得已停下进攻的脚步。
实际上,这一路攻伐并没有一场值得称道的战斗。往往是奔行、抵达目标城、南无伤带人像群恶霸杵到城门口一声呼喝、叛军作鸟兽状弃城四散奔逃、张珣出面接收城池,然后又是重复着奔行、抵达下一个目标、南无伤带人呼喝、叛军弃城而逃、张珣接收城池。兵将们的疲惫不是因为战斗,而是因为数日辗转千里的奔行劳累。
张珣也很累。可他与底下这群兵将们不同的是,每一场接踵而来的胜利就如一支比一支效果更强的兴奋剂,让他越来越亢奋,越来越不知疲倦。
营地里鼾声如潮如雷,张珣却毫无睡意。他心中还预设了好几个目标没完成。时机时机,说的都是机会有时效。然而,兵卒们的疲惫不是作伪。诸多大好机会却无力把握的不甘化成烦躁影响了他的心态,他索性喊了两名亲卫陪同去营外走走。
营地是在郊外,离城不远,紧靠进城的大路,后面不远处还有条小溪,溪水是从山里流过来的,很清澈。营地的位置是南无伤亲自选定的。南无伤说新占领的城池未知的状况层出不穷,部队全体进入不仅惊扰百姓引动不安情绪,而且还失去了应变腾挪的空间,易陷入被关门打狗的尴尬绝境,所以城里只能留少数掌控要害咽喉,大部驻扎城外互相呼应,应对突发不测。
张珣出了营地,仰起头冲着星月呼了几口浊气,看星光摇曳,心情舒缓不少。走了两步,便有些犹豫,脚下,大路是进城的,小径掾溪,是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