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的拳头重重砸在办公桌的玻璃台面上,裂痕像蛛网般蔓延开,倒映出他眼底翻涌的阴鸷。办公桌上散落着刚打印出来的新闻报道,《老巷危局:开发商断水电逼迁,居民抱团守家园》的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印着,配图里,张婶在柴火灶前蒸馒头的身影、孩子们举着 “守护银杏巷” 纸牌的模样,像一根根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废物!一群废物!” 他抓起桌上的文件狠狠摔在地上,文件夹散开,里面银杏巷的规划图飘落在地,被他一脚踩得褶皱不堪。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助理小林战战兢兢地探进头,手里攥着一部震动不停的手机:“赵总,区政府…… 区政府的电话,第三次了。”
赵峰深吸一口气,指节泛白的手理了理皱巴巴的西装领口,努力压下声音里的戾气:“接。”
电话那头传来区规划局王科长严肃的声音:“赵峰同志,关于银杏巷项目的舆情,你知道吧?现在市局都收到了几百封市民来信,还有文化界的老领导专门打电话过来,要求彻查断水电的事。局里决定,暂停你们项目的所有施工许可,明天会成立专项调查组进驻银杏巷,你做好配合准备。”
“王科长,这是误会!” 赵峰急忙辩解,“断水电是施工队的误操作,我们已经在安排恢复了,那些居民就是借机炒作,想多要补偿……”
“是不是误会,调查组会查清楚。” 王科长打断他的话,语气不容置喙,“还有,你跟居民沟通时的态度问题,也有人反映上来了。明天调查组会直接和居民座谈,你别搞什么小动作,否则后果自负。”
电话挂断的忙音传来,赵峰无力地瘫坐在办公椅上,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原本以为,这群住老破小的居民撑不了几天,断了水电,再用补偿和威胁逼退几个,剩下的人自然会乖乖签字。可他没算到,林夕和晨光会这么 “死硬”,更没算到,一条不起眼的老巷,竟然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关注 —— 那些素不相识的网友、从未谋面的专家,甚至退休的老领导,都成了银杏巷的 “后盾”。
“赵总,那…… 那五十万的事,林夕那边还是没松口,晨光也真的辞职了。” 小林小声补充,“还有,我们联系的几个媒体,本来答应帮我们发‘城市更新必要性’的通稿,现在都反悔了,说不想掺和这事儿。”
赵峰闭了闭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脑子里飞速盘算着。他不能让这个项目黄了 —— 前期投入的资金、跟总公司签下的军令状、他在行业里打拼多年的名声,都押在了银杏巷这个项目上。只要熬过调查组这关,只要能找到居民的&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