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夏夜晚风与新客(2 / 7)

晨幕林夕 剑雨飘零 4427 字 1天前

 林夕带着苏曼往巷里走,一边走一边给她介绍:“这边是张婶家,她做的饺子特别好吃,晚上可以去她家蹭饭;那边是李爷爷家,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会教游客写字;前面就是陈老板的杂货店,巷里人缺什么都去他那里买,他还会给大家留着新鲜的蔬菜水果。”

    苏曼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些什么,偶尔还会停下来,对着巷里的老房子、老槐树拍照。“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舒服,” 她感慨道,“没有城市的喧嚣,连风都是温柔的,难怪你能画出那么温暖的画。”

    走到巷口的老银杏树下,苏曼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枝繁叶茂的树冠:“这就是你画里的那棵老银杏树吧?夏天看着真凉快,秋天的时候,肯定满巷都是金黄的银杏叶,一定特别美。”

    “是啊,” 林夕点点头,“去年秋天,我就是在这棵树下写生,才慢慢找到创作《银杏巷四季》的灵感。那时候孩子们围着我看画画,陈老板给我送酸梅汤,张婶给我送刚煮好的粥,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温暖。”

    苏曼低下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这些细节都特别好,” 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真实的生活才最打动人,我想把这些都写进书里。”

    中午,张婶特意做了一桌子菜,还邀请了李爷爷和陈老板一起。苏曼尝了一口张婶做的糖醋排骨,忍不住称赞:“张婶,您的手艺也太好了吧!这排骨比我妈妈做的还好吃。”

    张婶笑得合不拢嘴:“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常来,我给你做更多好吃的。”

    饭桌上,苏曼跟大家聊起自己的写作经历,还问了很多关于银杏巷的故事。李爷爷给她讲了老银杏树的传说,说这棵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见证了银杏巷的变迁;陈老板跟她聊起巷里的趣事,说有一次孩子们在巷里放风筝,风筝挂在了老槐树上,还是他搬着梯子爬上去取下来的;张婶则跟她聊起巷里的邻居,说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帮忙,就像一家人一样。

    苏曼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笔一直没停过。“你们的故事太珍贵了,” 她感慨道,“现在很多地方都失去了这种人情味,而银杏巷还保留着,这太难得了。”

    下午,林夕和晨光带着苏曼去了美术馆。此时《银杏巷四季》系列画作还在美术馆的常设展区展出,不少观众正围在画前讨论。苏曼走到画前,仔细地看着每一幅画,时不时停下来,对着画里的细节拍照。

    “你看这幅《银杏巷之春》,” 苏曼指着画里的炊烟,对林夕说,“你把炊烟画得特别柔和,好像能让人闻到饭菜的香味。还有这棵柳树,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