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抽出了新芽,张婶家院子里的桃花也冒出了花苞,李爷爷在老槐树下种的青菜绿油油的,整个银杏巷都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书画节的筹备也进入了尾声。张婶把晒干的桂花磨成粉,准备做桂花糕和桂花酒;李爷爷写了上百张红纸条,上面都是苏曼书里的句子,比如 “银杏叶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杂货店的酸梅汤里,藏着整个夏天的凉”;陈老板做了很多手工小玩意儿,有印着林夕画作的书签,有刻着银杏巷名字的钥匙扣,还有装着干花的玻璃瓶;孩子们则把做好的灯笼都挂在了巷里的树枝上,五颜六色的,远远看去像一串彩色的星星。
林夕和晨光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把这几个月画的新画都装裱好,有 “腊梅映雪”“孩子们做灯笼”“李爷爷写书法”,还有 “陈老板熬酸梅汤”,一共二十多幅,准备挂在巷里的墙上。晨光还在巷口搭了一个小舞台,准备让李爷爷在书画节当天现场写书法,让孩子们表演节目。
苏曼也如约而至。她来的那天,巷里的邻居们都去巷口接她。苏曼手里提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她的书和一些文创产品 —— 印着书里句子的笔记本,画着银杏巷场景的明信片,还有用银杏叶做的书签。
“苏老师!” 孩子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跟她讲筹备书画节的趣事。苏曼蹲下身,笑着听他们说,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些什么,眼里满是欢喜。
张婶拉着苏曼的手,往家里走:“快进屋,我给你煮了桃花茶,刚摘的桃花,香得很。”
李爷爷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刚写好的书法:“苏作家,你看我写的‘书画满巷’,怎么样?明天就挂在巷口的舞台上。”
苏曼接过书法,仔细看着,连连称赞:“李爷爷的字还是这么有劲儿,挂在舞台上,肯定特别气派。”
接下来的一天,大家一起做最后的准备。林夕和苏曼把画挂在巷里的墙上,每幅画下面都贴一张小纸条,写着画里的故事;晨光和陈老板把小舞台布置好,放上桌子和椅子,还在周围摆上了盆栽;张婶和孩子们把桂花糕、桃花茶放在巷里的石桌上,供游客品尝;李爷爷则把写好的红纸条贴在灯笼上,让整个巷都充满了书香气。
第二天一早,书画节正式开始。天刚亮,巷里就热闹起来。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手里拿着苏曼的书,有的拿着林夕的画展宣传单,还有的是听朋友介绍来的。
巷口的舞台上,李爷爷正在现场写书法。他手里的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巷暖情深” 四个字刚写完,就引来一阵掌声。孩子们在舞台旁表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