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冬日里的微光与新程(第1/2页)
元旦过后的北京,寒风裹着细碎的雪粒敲打着窗棂。叶菲坐在公益基金办公室里,指尖划过桌上厚厚的文件——那是新一批“启智班”申报学校的资料。打印机还在嗡嗡作响,吐出的纸张上印着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山区学校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
“叶老师,这是云南丽江宁蒗县希望小学的补充材料,他们校长特意拍了教室的照片,说想让咱们看看孩子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实习生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您看,这教室里的课桌椅虽然旧了些,但擦得特别干净,墙上还贴着孩子们画的‘我的梦想’,有想当老师的,还有想当医生的。”
叶菲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画面里泛黄的墙壁和稚嫩的画作。照片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趴在课桌上写字,阳光透过破旧的玻璃窗落在她的作业本上,像撒了一层碎金。“把这份材料放在优先审核的文件夹里,”叶菲抬头看向小林,眼里满是暖意,“宁蒗县那边海拔高,冬天冷,咱们要是确定在这里设‘启智班’,得记得多准备些暖手宝和厚本子,孩子们写字的时候能暖和点。”
小林点点头,刚要转身离开,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李哲拎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走进来,脸上带着赶路的风尘,“叶菲,给你带了好东西。”他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几盘光盘,“这是我们‘启智教育’新开发的自然科学课程,专门针对山区孩子设计的,里面有很多动植物的实拍视频,还有简单的实验教程,孩子们跟着视频就能动手做小实验。”
“太及时了!”叶菲接过光盘,眼睛亮了起来,“之前有校长跟我反映,山区学校缺自然课老师,孩子们只能对着课本上的图片想象,现在有了这些视频,孩子们就能直观地看到萤火虫怎么发光、种子怎么发芽了。”
李哲在沙发上坐下,喝了口热水,继续说道:“我们还计划组织员工去山区做志愿者,每个月派两批人过去,帮学校调试设备,给老师做课程培训,顺便陪孩子们上几节课。下周末第一批志愿者就出发,去的就是贵州咱们之前去过的那个村寨,我跟村长已经联系好了,他说孩子们听说我们要去,天天在村口盼着呢。”
叶菲笑着点头,心里却忽然想起了妞妞——那个在贵州村寨里给她织小兔子的小姑娘。上次离开时,妞妞拉着她的衣角说“叶老师,我以后也要当公益老师,帮更多小朋友”,那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对了,上次咱们在贵州设立的‘图书角’,村长说孩子们天天都去看书,有的孩子还会把书借回家,晚上就着煤油灯读。”叶菲语气里满是欣慰,“我已经让出版社帮忙加印了一批适合小学生的课外书,下周就能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