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原型初成迎检验(4 / 6)

    念菲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在柏林和爸爸一起吃意大利面的时候,爸爸说 “只要心里有目标,就别怕路远”,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现在的自己和陈默。

    晚上,念菲和陈默一起去了慕尼黑的一家中餐厅。念菲点了一份红烧肉,尝了一口,忍不住说:“还是没有我妈做的好吃,我妈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还带着淡淡的槐花香。”

    “等回国了,咱们去你家蹭饭,让阿姨给咱们做红烧肉吃。” 陈默笑着说,“我还想尝尝阿姨做的槐花糕,你之前跟我说过很多次,说特别好吃。”

    “没问题,” 念菲笑着说,“我妈肯定特别欢迎你去。对了,回国后,我想跟学校申请开‘跨文化交流’选修课,到时候还想请你去给学生们讲讲德国的文化,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 陈默立刻答应,“能帮到你,我很开心。”

    吃完饭,两人沿着慕尼黑的街道慢慢走着。街道两旁的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偶尔有行人走过,带着淡淡的啤酒香气。念菲看着身边的陈默,心里忽然有些不舍 —— 这段时间,陈默一直陪着她,听她分享教学想法,帮她整理资料,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她,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了自己很重要的人。

    “陈默,” 念菲停下脚步,轻声说,“这段时间,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可能不会有这么多收获,也不会这么快适应慕尼黑的生活。”

    陈默也停下脚步,看着念菲,眼神温柔:“不用谢,能陪在你身边,看着你一点点成长,我也很开心。回国后,咱们虽然不能每天见面,但可以经常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工作。”

    念菲点点头,眼眶微微泛红。她知道,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只要心里有彼此,就算相隔两地,也能互相支持,一起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念菲和陈默一起,把交流期间的资料整理成册,还去了慕尼黑大学的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跨文化教育的书籍,准备带回北京,作为 “跨文化交流” 选修课的参考资料。

    周五下午,他们去了慕尼黑的向日葵花田。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念菲拿出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还和陈默一起拍了一张合影,她想把这些照片带回北京,给爸爸妈妈看,也给自己留作纪念。

    “你看,这里的向日葵和北京的不一样,” 念菲指着一朵向日葵说,“这里的向日葵更大,颜色也更鲜艳。不过不管在哪里,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