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四百五十元,但再怎么高也不至于到十万的价格,五万都过不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这方砚台市场价格低于五万,他就稳赢不输。
“厉害!佩服!年轻人,你的眼力是我混迹古玩行儿三十多年,见过最犀利的。不过,你还是赢不了我。”
林祥国依旧以胜利者的语气对李道说:“以我对古砚的研究,这方砚台应该是一方澄泥砚。就算是一方到了宋代的古砚,那也就是三万大天的价儿了。你那十万的估值还是太离谱了。”
李道没搭理林祥国,他正聚精会神地搜索着手中这方砚台上的历史信息。
通体墨黑,背面微拱,长约三十五、六公分,宽约二十五公分左右,中间偏下有一个圆月形凹面,上端伴着细长沟槽。砚上方隐约可见八个竖排隽永的刻字。把表面的封泥清理干净,依稀能认出“其色温润,其製古朴……”八个字,在后面的无法辨认,落款能看出是“苏轼”两个字。
反过来看,砚底还落有“元符三年仲秋日制”的纪年。
而最让李道激动的是,在纪年款上方正中间刻着“古稀天子”四个楷书字,下方刻有一方印章“乾隆御赏”。
看到这里,李道心里更加坚定自己对这方砚台的估值还是太保守了。
“林老板!请你再来看看这方砚,重新估一个价怎么样?”
“啊?!”
听李道叫他再估一个价,林祥国愣了一下后,再一次把这块“砖头”拿在了手里。
与前两次相比,这次再上手,林祥国小心谨慎了许多。双手就如同捧着一块超嫩的豆腐一样,担心一不小心就弄碎了。
“苏轼!难道这是一方‘东坡古砚’?”
低声说了一句,林祥国又把砚台反转过来,看向砚底刻的两处款式。
只见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红时如猪肝,白时如宣纸。在红白转换中,他心底的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