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部队的作战旅不会超过一百个,一般都保持在九十九这个吉祥数字上。
在本土部署的作战旅不超过二十个,最多的是北地,尤其是西部总督区和中亚地区,其余则分散在东地、南地以及太平洋的群岛上。
陆军不需要负责登陆作战,这个业务由海军陆战队负责,揭暄可以最多扩编至二十个陆战旅,不过目前只有十五个,七万五千人差不多也够用了。
空军还下辖了一百个营的机场守备队,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基地里,只能起到自保的作用,碰上大仗,还得指望陆军和海军前来帮忙。
除此之外,还有五个特种作战旅归军机处直接指挥。
每年光是给将士们发薪水,总额便超过了一亿五千万银币。
加上武器弹药、给养物资的消耗,采购新式装备的费用,军费总额通常会达到八亿银币左右。
放在崇祯皇帝时期,大明帝国一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八亿银币,折合五亿两银子,那就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卖血、卖肾、卖皇城都凑不出来五亿两银子,更别说每年都要花这么多钱了。
然而时至今日,军费开支仅占大明岁入现金的不到一半,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算上粮食与其他无需折银即可纳税的商品的话,军费开支便会降至三分之一左右了。
昊菁年间与崇祯年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了天灾,风调雨顺,又种植了土豆、地瓜、玉米等高产作物,加上兴修水利,各地能够取得连年的大丰收。
朝廷不需要花钱买粮,反而要为越来越多的库存而发愁,以至于不得不被迫下令用粮食来酿酒。
再就是朱慈烺宣布了著名的“半条鞭”命令,这个名字源于张居正的“一条鞭”,但有所区别。
那就是盐、糖、茶、布从事这四个行业的商人不需要用商品折银再纳税,直接缴纳实物即可。
这就是鼓励生产的措施之一,瓷器不在其列,就是因为这玩意不是老百姓用得上的大宗商品,不锈钢制品已经完全取而代之了。
前三样是食品,有情可原,最后一样是生活用品,这就是朱慈烺的考虑了。
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圈地所带来的“羊吃人”,故而要鼓励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