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那魔童有意攻打三顺王所部,便要遭到两侧的钳形攻势,加上雨天作战,蛮明火器威力骤降,对大清王师极为有利。
但等实际作战时,情况便截然不同了,蛮明人马放弃了正面强攻,迅速主动收缩防御,转攻为守,让清军各部都只能强行冲阵。
位于战场南侧豪格这边的情况很棘手,在损失近万铁骑之后,依旧未能打开缺口,供大军涌入。
而蛮明前来救援的大股步兵已经逼近豪格所部,这让豪格不得不让上万骑兵掉头攻击来援之兵。
右翼的倭军得到进兵许可之后,也早已在堀田正盛的命令下,向法德联军靠拢过来,兵力约在十万左右。
打头阵的都是倭国各地外样大名的部队,堀田正盛此举既要满足这些大名想赚钱的心思,又要借助敌军来消耗这些竞争对手的实力。
不过先行出击的将士们对此是非常高兴,且欣然从命的,若是不与敌军交战,那就只能领取二两银子的“出场费”。
只要双方开打,甭管最后打死多少东虏兵,都是一只二百两银子,而且能够换成两万铜钱。
可以负责任地说,为了赚钱,倭军打清军,比清军打倭军要有兴趣地多。
清兵在倭军这边俗称“二百两”,就是猎物的标价。
在绝大部分足轻与武士们严重,扑过来的并不是敌兵,而是二百两银子!
高举“八幡大菩萨”的旗号,高喊着七生报国的壮语,以步阵的方式缓缓移动。
十万倭军打一万清军铁超渡,并没有任何无力招架甚至崩溃的迹象。
倭军起家的本事便是“三段击”,而且执行地效果比大部分明军还要好。
只要将军们不下令开火,倭军足轻可以一直忍到对方冲到二十步之内,再给予其致命一击。
之前由于足轻穿的盔甲都是木甲或竹甲,面对敌军骑兵的突击还有不小的心理压力。
如今换装了制式板甲之后,对方的箭矢都无法贯穿胸口,足轻们就完全可以忍到近距离再开火了。
武士们都位于队列两边或者坦克炮塔后方,便于指挥足轻用铁炮向敌军开火。
长矛足轻起初在后排准备,带敌骑接近之后,便换到前排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