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大小玩意(2 / 6)

只上不了岸,在没水的地方,仍然需要马车。更何况船只的出现,还创造出纤夫这个行当,缝纫机亦是如此。裁缝是手艺人不假,但这手艺体现在量体、体现在裁衣、体现在缝纫等多方面,缝纫机仅仅取代了其中一个步骤而已,其他步骤仍然需要裁缝来参与和主导。本宫想让缝纫机量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京城的百姓往后会越来越多,对于那些单亲家庭里的妇女都要找活干,女人的体力远逊于男人,有了缝纫机,便可以让成百上千的妇女找到活计,不至于饿死家中的孩子和老人。”

    大明的户部上下就成天想着如何收税,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里。

    现在一半的大明江山是属于某太子的,他们这些饭桶不考虑,某太子必须考虑。

    给青壮找活干非常容易,修新城与修内城城墙就可以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给女人找活干,那就很难了,体力不行,学识就更别提了,还得让她们能赚到钱。

    如此之多的条件结合起来,那可不是什么工作都可以让大量妇女轻易胜任的。

    幸好本时代的绝大部分妇女都对针线活驾轻就熟,给别人缝衣服和给自己缝衣服没太大区别。

    鉴于羽绒服要上市,还得到了兵部的订单,某太子的嫡系部队很快也将实现大规模的换装,目不识丁的妇女们就有活可干了。

    “殿下忧国忧民,臣敬佩之至!”

    “臣待千万城内妇女,敬谢殿下圣恩!”

    太子的设想是宋应星与熊人霖都不曾想过的,哪怕只是让一千名没了自家男人的妇女得到缝纫的活计,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了。

    “说一台缝纫机能造福一家人,未免有些夸张了,但本宫就是想要让那些单亲家庭的妇女得到一份可以果腹的活计。本宫会让工厂大量采购缝纫机,一期先采购五百台,优先招收适龄寡妇前来就业。哦,对了,本宫还不曾知晓这缝纫机的造价究竟如何?”

    总不至于给老子开出十两、二十两银子的天价吧?

    这小破玩意弄得比人力车还贵,那你们几个就先捐点月俸好了!

    “回殿下,臣估计若是批量制造,一台缝纫机的成本不会高于五两银子!”

    老宋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般的机械物件,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便可算出大致的价钱。

    “那便好,科学院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