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的溃败。
在战事不利于义军这边的时候,他们留在战场上完全就是在添乱、帮倒忙,一点应有的作用都起不到。
扭头去打气势汹汹的官军?
开玩笑!
将爷都打马扬鞭地跑路了,他们这些碎催又如何招架?
在战场上的近三万,只有不足半成,也就是千八百人想要抵挡官军的攻势。
余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一门心思地跑路,对身后的官军更是畏敌如虎,连扭头往回看的胆量都快没了。
由于双方在对阵时仅仅相距三百步而已,一旦对方出现大规模溃败,官军的马队可以迅速冲杀过去。
三百步对于马卒们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的距离,一个冲刺就能赶到,很多贼兵连跑到河边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马卒用长枪扎了一个透心凉。
这主要得益于孙传庭在对阵时,便命令各路总兵可将马队部署在阵前,如此安排便是为了便于追击敌军。
一来战场开阔,便于马队驰骋。
二来贼军无法临时布置陷阱,马队可以无须防备。
三来则是贼军缺少火炮,莫说红夷大炮,便是发熕都没有。
大佛郎机可以打四百步,官军这边倒是有,但孙传庭决计不会用。
一旦贼军在远距离遭到炮击,岂不是等于打草惊蛇了?
孙传庭就是要先行拉近双方的距离,让贼军感觉官军缺少火器。
使对方认为自己有可乘之机,能够通过近战,与官军一绝高下。
这样才能发挥迫击炮的强大杀伤力,而且让贼军连跑路成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孙传庭手里有上万马卒,这便是官军在顺势掩杀时的利器。
贼军步卒跑得再快,也跑不过四条腿的战马。
更何况他们还妄图背水一战,这本来就是置死地而后生的战术策略。
不是谁都可以利用此策来获得胜利,当须结合战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今这“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