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此地实施围山不攻,迫使“明军”因缺水而哗变、投降、主动进攻的可能都没有。
山岭南坡末端就是大海,只要明军水师还在,便可以随时炮击和驰援山上的守军。
倭军在从复州迅速南撤之后,就收缩在老铁山,什么事情都没干,几万人都在挖坑。
这次挖的坑不同于前番,全都是连通的,将整片山岭的顶部都挖设了战壕用来坚守。
面对纵横交错的“战壕群”,清军攻陷某一处或某几处也根本夺取不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采用堑壕战术之后,躲在壕沟里偷袭对方的倭军的伤亡数字更是直线下降。
通过现场用肉眼数数的方式,加上各部的汇总结果。
阿部重次大概得知己方的战损比约为五,也就是说,每打死五个敌兵,才会损失一个己方士兵。
这就意味着这种新奇的战术不但可行,而且回来令己方收获极大,对倭军上下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更重要的是,倭军只要不是当场战殁或者重伤不治之人,都可以用特效药进行救治,而清军就不大可能了。
只要在火炮、铁炮乃至弓弩的射程之内,不管什么程度的敌军伤兵,都会被武士和足轻射杀殆尽。
阿部重次认为第一天毙敌数量约为三千,昨日到今晨为两千,合计五千,折现之后就是一百万两白银。
这位“征虏将军”只是对如何兑换尚存疑虑,因为大部分战果都无法进行清点,只能有请明国官员进行肉眼核对。
核对的数量当然是估算,不可能准确无误。
阿部重次倒是坦然,因为倭军决计没有作假。
战果就躺在那里,不论是己方还是对方,都无法拖走。
为了增加战果的可靠性,阿部重次还让明国太子派来的摄像师特意拍了一堆现场照片作为凭证。
这个比任何官吏的奏报都具有说服力,阿部重次认为己方起码可以兑现七八成的既定数额。
如果明国方面答应的兑换数额太低的话,难免会影响到双方今后的合作,一切都要等明国太子与朝廷的商议结果。
倭军当下的任务就是死死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