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该他完成的工作一件也不能落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在即,没有什么时间是比现在更适合搞事情的了。
春天其实就像是一个信号,绝大多数事件都是在春天开始的,就比如说争斗!
王弋的意思很明确,幽冀的世家必须和外来世家形成对立之势,绝不能出现双方联合的情况,而荀攸就是这个计划的执行人。
这件讲究的就是一个度和深度。
度就是快,不能给双方联姻的机会。
深度就是仇恨,双方结仇的效果必须要大,最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荀攸将实行计划的时间定在春天不是没道理的,春耕可以说是整个大汉最重视的一件事。
想要春耕能正常运行,水便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荀攸就是盯上了水源。
如今外来士族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想要让他们成为一股势力就必须有个领头羊才行。
荀攸翻了翻名册,外来世家势力最大的就是他们荀氏,可他们已经被深深刻下了冀州的印痕,这个职责他们不合适。
第二大的是周瑜的周氏,他们虽然来得晚,但由于王弋过于赏识周瑜,反而让周家直接入驻邺城,形成后来者居上的形势。
周家也不适合作为领头羊,因为周瑜手上有兵权,很容造成对王弋不利的局面。
一个个看下来,荀攸将目光放在了桥玄的族人桥氏身上。
桥家来自江东,是地地道道的外来家族。
没人在王弋麾下出任官职,也没和重臣联姻。
他们家如今能在外来家族里面排的上名号,完全是因为曾经的一桩无头公案。
当时有人联络桥羽准备起兵造反,桥羽将情况告诉了王弋,荀攸就是那件事的调查员。
虽然最终荀攸的结论只是对方牵制王弋用的烟幕弹,但他可不相信事实真的如此,必定是有什么隐藏极深的线没有被自己现罢了。
不过桥家却因为桥羽的表现得到了王弋的青睐,从高显的商铺中分了一间给予桥家。
一间商铺对于王弋来说是九牛一毛,可对于桥家那就是一根擎天柱了。
抱上大粗腿后桥羽的身份也水涨船高,趁着自己老爹桥玄的影响力还在,让桥家成为冀州外来世家中最上层的那一批。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荀攸放下名册后开始思索起了计策。
不多时荀攸嘴角便露出了笑容,他提笔写了两封名帖命人送出去,邀请两人夜宴。
这个年代上流社会的社交方式大多都是宴会,而这两封名帖一封送到了从事辛毗的府邸,一封送到了王弋书佐崔琰的府邸。
天色渐暗,两人如约而至。
辛毗比较正式,选了一块美玉作为礼物。
崔琰就相当敷衍,随便在路边买了两壶浊酒。
他看荀攸这个成天阴戳戳的家伙不爽已经很久了,王弋揍荀攸的时候他不在场,不然高低也会上去踹两脚。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辛毗就和荀家关系好而崔琰就和荀家关系不好。
正相反崔家和荀家的关系相当不错,不过那是因为崔琰和荀彧的关系好。
辛毗则总是希望辛家能越荀家成为王弋麾下第一大家族,至少也要能和荀家平起平坐,为此两家没少在王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