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收服黄巾(2 / 4)

>曹操当时有些不解,用粮食诱敌多亏啊,弄不好还容易被烧了。

太史慈却告诉曹操他自信自己的士卒能守到大军前来合围,但是他不确定那些黄巾贼会不会被拖住。

如果用杂物黄巾贼察觉不对跑到山里去他们也找不到,必须有足够的利益让他们忘记恐惧才行,实打实的粮食就能做到这一点。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太史慈成功了。

他只用这一条计策就将东莱郡的海贼、黄巾抓了个干净。

开始的时候曹操还以为这个太史慈是个智将,用兵之道谋略大于勇武。

哪知他箭术居然能和夏侯渊一较高下,和夏侯惇打得也是有来有回。

这种人怎么看都是个帅才吧?王弋居然只当他是个偏将?

曹操当时打起了歪心思,现在他缺这种人才,想问问太史慈能不能过来帮他,只要来了就是一军统帅。

汉末是个神奇的年代,在这个士散最后光辉的年代里,士们会为主公效死,哪怕是主公死了也会亡命复仇。

同样的,如果主公和自己的想法有出入,并且不听从正确的劝告,士会毫不犹豫的背离自己的主公。

孙策和郭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许贡有什么好追随的?袁绍不是一代雄主吗?

曹操在私底下和太史慈说了招揽的想法,太史慈没有拒绝,但自此以后他便不带着曹操的兵马出战了,见到曹操也绕路走……

曹操很尴尬,却也没什么办法,人家是来帮忙的,没有指着鼻子骂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戏志才的战略很成功,原本在大山中的黄巾都被吸引出来进驻了城池,只要攻下城池解决黄巾是迟早的事。

其实收服黄巾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眼下这些人的组织性还没有张角那时候好,称呼也是五花八门,有叫将军的、有叫大王的、还有叫统领、头领的。

这些人其实就是规模大一点儿的山贼而已,领头的死了基本上就没什么战斗力了。

更多的时候是和曹操的智囊程昱与王必斗智斗勇,这两位看穿了王弋的谋划,想着法儿的扣押黄巾俘虏。

更麻烦的是还有个王修在,这家伙治理民政很有一手,很轻松就能获得那些俘虏的认可。

戏志才已经不止一次向曹操反应这种事了,然而曹操是什么人?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的主,根本不接茬。

为此戏志才很头疼,他和审配、郭嘉商量了很久也没想出个解决方案。

郭嘉的想法很简单,干掉那个姓曹的霸占了青州,什么事都解决了。

审配却不同意他的想法,占了就要治理,隔着冀州治理青州非常不方便,而且青州四面皆是敌人,现在占领只会是个累赘。

戏志才比较同意审配的观点,郭嘉现在是年少轻狂的年纪,想的都是一往无前,考虑事物还不是很周到。

问题是这么被偷下去也不是办法。

拿过地图看了看,如今乐安的青州已经被平的差不多了。

可这样今日下一城,明天下两城要打到什么时候去?打完要被程昱那家伙偷走多少?

戏志才其实可以求援,只要王弋派人来专门管理黄巾俘虏就好。

但这是戏志才出山的第一战,打些贼人都要求援,以后怎么可能被委以重